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名宾语义格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2:39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名宾语义格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宾语 语义格 宾语语义格类型 对外汉语 教学对策


【摘要】:汉语缺少语法形式,是一种以词序作为语法手段的语言。因而,词汇之间的语义关联尤为重要。汉语中的宾语与动词结合表达相当复杂的语义关系,孟琮在《动词用法词典》里,将汉语的宾语语义分为十四种。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不多。本文从名宾语义格入手,对HSK常用甲级动词带十四类名词宾语义格及教材名宾语义格的编排情况进行了考察,对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名宾语义格理解准确率以及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名宾偏误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受事宾语、对象宾语、等同宾语这三类语义格的理解准确率最高,原因宾语,工具宾语、杂类宾语的认知准确率比较低,尤其是原因宾语理解准确率最低。在对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名词宾语偏误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名宾的误代、错序、遗漏比较常见,原因是语言系统中词汇语义的差别和句序的差别对习得者的影响较大。教材分析得出名宾语义格的编排情况同HSK常用动词带名宾语义格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动词带多类宾语、以及复现率的编排上存在不足、没有很好地体现汉语动宾语义多样性、以词序作为语法手段的特点。最后,根据考察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即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以教材为中心,也应该注意汉语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进行教学活动、在动宾语义方面加强训练,使学生的表达更符合汉语习惯;2、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地进行教学;3、在教学中把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这四个原则。最后,也指出了文章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宾语 语义格 宾语语义格类型 对外汉语 教学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引言9-18
  • 1.1 名词宾语语义格教学研究目的9-10
  • 1.2 选题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11
  • 1.3.1 研究方法11
  • 1.3.2 研究内容11
  • 1.3.3 语料来源11
  • 1.4 关于一些概念的确定11-18
  • 1.4.1 关于格和语义格11-12
  • 1.4.2 关于汉语的宾语及宾语语义格12-18
  • 第二章 汉语宾语语义格研究综述18-23
  • 2.1 国内外名宾语义格本体研究的现状18-21
  • 2.1.1 汉语语义格研究主要观点18
  • 2.1.2 对宾语具体小类及非常规宾语的研究18-20
  • 2.1.3 宾语语义类别研究20-21
  • 2.2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宾语语义方面的研究21
  • 2.3 本章小结21-23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名词宾语语义格考察23-40
  • 3.1 关于常用动词23
  • 3.2 对外汉语中的常用动词的宾语语义格考察23-24
  • 3.3 留学生对汉语名词宾语格理解的准确率考察24-31
  • 3.3.1 名宾语义格调查问卷及结果24-30
  • 3.3.2 小结30-31
  • 3.4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名词宾语偏误分析31-40
  • 3.4.1 偏误31
  • 3.4.2 偏误与中介语31-32
  • 3.4.3.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名宾偏误统计及分析32-36
  • 3.4.4 偏误原因分析36-40
  • 第四章 《博雅汉语》教材名宾语义格考察40-59
  • 4.1 教材名宾语义格考察41-56
  • 4.1.1 教材中生词表及课文中名宾语义格的考察41-54
  • 4.1.2 课后语法点中动词+名宾语义格考察54
  • 4.1.3《博雅汉语》课后词语辨析中名宾语义格的考察54-55
  • 4.1.4《博雅汉语》副课文中的名宾语义格考察情况55-56
  • 4.2 教材中动词带多类宾语语义格情况考察56
  • 4.3 教材中名宾语义格复现考察56-58
  • 4.4 从教材编写原则看《博雅汉语》的对于名宾语义格的编排情况58-59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名宾语义格的教学建议59-64
  • 5.1 以教材为中心,注意适度扩展59
  • 5.2 把握学生名宾语义格方面的认知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59-61
  • 5.2.1 了解语言文化差异有针对地进行教学59-60
  • 5.2.2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60-61
  • 5.3 把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的几个特点61-64
  • 5.3.1 汉语教学要注意实用性的原则61
  • 5.3.2 规范性原则61-62
  • 5.3.3 针对性原则62
  • 5.3.4 科学性原则62-64
  • 结语64-65
  • 注释65-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 170-71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71-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2 谢晓明;乔东蕊;;工具宾语的鉴定模式及其典型性[J];汉语学习;2009年02期

3 郭继懋;谈动宾语义关系分类的性质问题[J];南开学报;1998年06期

4 付义荣;;汉语格语法研究述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周国辉;格语法与汉语非常规谓宾结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7期

6 李临定;;宾语使用情况考察[J];语文研究;1983年02期

7 孟庆海;;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J];语文研究;1987年01期

8 高云莉,方琰;浅谈汉语宾语的语义类别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9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775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75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