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研究
【摘要】: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简称AP课程,它作为先修课程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高中与大学的衔接。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是高校制定的有关AP课程的行动指南,主要涉及AP课程的权利分配。当前我国正推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但大学先修课程的权利却不明确,高校是否认可先修课程成绩?如何运用成绩?不同层次高校的做法是否有所差异?这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而这些疑团却关系着我国大学先修课程能否蓬勃发展。文章由概述AP课程引入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随后依据高校类型分别对博士学位授予型、硕士学位授予型、学士学位授予型和社区学院四类高校的AP课程政策文本进行个案分析,紧接着从内容、价值、过程三个维度对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进行深度分析:在比较不同类型高校AP课程政策内容的异同时,发现AP课程政策追求民主的同时主张多样化和理性选择;在探讨AP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时,发现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剖析AP课程政策过程时,发现基层学术组织、大学教师具有较大的课程决策自主权。综合深度分析的结果,“多样性与选择性”、“民主”、“以学生为本”、“自主权”等理念贯穿于AP课程政策之中,这些价值理念可指导我国大学先修课程运、高校自主招生、高等教育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改革,从而破除我国大学先修课程发展的疑团。
【关键词】:AP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 课程政策 美国高校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7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课题缘起9-10
- 1.1.1 AP课程促进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9-10
- 1.1.2 我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发展需要借鉴美国经验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11
- 1.2.2 实践意义11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11-13
- 1.3.1 概念界定11-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研究现状13-20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3-17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7-18
- 1.4.3 文献述评18-20
- 第2章 美国AP课程概况20-29
- 2.1 AP课程项目兴起20-23
- 2.1.1 美国大学与中学断层呼唤课程衔接20-21
- 2.1.2 中学教育的平庸和英才教育的缺乏21-22
- 2.1.3 美苏冷战争霸推动AP课程迅速发展22-23
- 2.2 AP课程实施概况23-28
- 2.2.1 AP课程开设24-25
- 2.2.2 AP课程师资25-26
- 2.2.3 AP课程评价26-28
- 2.3 AP课程对美国高校的影响28-29
- 第3章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类型29-56
- 3.1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29-32
- 3.1.1 卡内基分类体系29-31
- 3.1.2 卡内基分类与我国高校分类31-32
- 3.2 博士学位授予型高校AP课程政策——以维克森林大学为例32-39
- 3.2.1 维克森林大学AP课程政策33-35
- 3.2.2 维克森林大学近四年AP课程政策比较35-36
- 3.2.3 维克森林大学AP学分授予与美国教育委员会AP学分授予建议36-37
- 3.2.4 博士学位授予型高校AP课程政策的特点37-39
- 3.3 硕士学位授予型高校AP课程政策——以伊藤卡学院为例39-45
- 3.3.1 伊藤卡学院AP课程政策40-41
- 3.3.2 伊藤卡学院近四年AP课程政策比较41-42
- 3.3.3 伊藤卡学院AP学分授予与美国教育委员会AP学分授予建议42-44
- 3.3.4 硕士学位授予型高校AP课程政策的特点44-45
- 3.4 学士学位授予型高校AP课程政策——以密里根学院为例45-50
- 3.4.1 密里根学院AP课程政策46-47
- 3.4.2 密里根学院近四年AP课程政策比较47-48
- 3.4.3 密里根学院AP学分授予与美国教育委员会AP学分授予建议48-49
- 3.4.4 学士学位授予型高校AP课程政策的特点49-50
- 3.5 社区学院AP课程政策——以里奇兰德学院为例50-56
- 3.5.1 里奇兰德学院的AP课程政策50-52
- 3.5.2 里奇兰德学院近四年AP课程政策比较52
- 3.5.3 里奇兰德学院AP学分授予与美国教育委员会AP学分授予建议52-54
- 3.5.4 美国社区学院AP课程政策的特点54-56
- 第4章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深度分析56-68
- 4.1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内容分析56-60
- 4.1.1 AP课程政策内容的同一性56-57
- 4.1.2 AP课程政策内容的差异性57-58
- 4.1.3 AP课程政策内容同一性的原因分析58-59
- 4.1.4 AP课程政策内容差异性的原因分析59-60
- 4.2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价值分析60-62
- 4.2.1 AP课程政策价值取向61
- 4.2.2 AP课程政策价值冲突与协调61-62
- 4.3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过程分析62-65
- 4.3.1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制定62-64
- 4.3.2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执行64
- 4.3.3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评估64-65
- 4.4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的经验升华65-68
- 4.4.1 多样性与选择性:高校制度应当与高校定位充分融合65-66
- 4.4.2 民主:大学先修课程建设应坚持卓越与公平的统一66
- 4.4.3 以学生为本:教育永恒的价值取向66-67
- 4.4.4 自主权:分权治理是高校永葆特色与活力的保障67-68
- 第5章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对我国的启示68-80
- 5.1 我国大学先修课程概况69-71
- 5.1.1 我国大学先修课程开设69
- 5.1.2 我国大学先修课程教学69-70
- 5.1.3 我国大学先修课程评价和成绩使用70-71
- 5.2 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政策对我国的启示71-78
- 5.2.1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对我国大学先修课程运作方的启示71-73
- 5.2.2 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对我国自主招生高校的启示73-75
- 5.2.3 美国AP课程政策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75-78
- 5.3 启示的局限性与可行性78-80
- 5.3.1 局限性分析78
- 5.3.2 可行性分析78-80
- 结语80-81
- 参考文献81-93
- 附录93-115
- 致谢115-11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2 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价值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0期
3 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价值基础[J];现代教育论丛;2002年05期
4 胡东芳;课程政策的价值研究[J];教育科学;2002年01期
5 胡东芳;课程政策:问题与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6 胡东芳;从“两极”到“共有”——论课程政策制定的思维转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7 石筠_";好的课程政策及其制定[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8 胡东芳;从利益的对立到利益的和谐——课程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9 张家军,靳玉乐;论课程政策主体[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10 张家军,靳玉乐;论课程政策评价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栗静;;中美课程政策的形成与发展[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宝山;国际视野的学生评价引发课程政策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东芳;课程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维东;课程行政及其事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红;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宁;课程政策中的课程权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勇军;课程政策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方宏常;论我国三级课程政策的运行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丽娜;二战后美国大学课程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周菁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文;美国高校AP课程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柯政;地方政府的课程政策执行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何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武婷婷;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政策执行问题与对策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0 谌丽;我国大学课程政策特征及其前瞻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9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0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