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经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经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第一次以“三个倡导”精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不清晰提出的。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研究,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究实现路径的优化和拓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选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教育路径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第二章,主要解读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从课堂教学、校园团体组织、校园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管理、校园文化等五方面展开论述,这些路径形式也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复杂化,这些路径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需要,路径错位现象逐渐凸显,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第二章第三部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现象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为第三章,主要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错位现象提出优化和拓展措施,优化和拓展措施打破了从校园入手的传统模式,而是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社会化、生活化以及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文化属性等方面开展论述,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绪论9-15
-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15-21
-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和特征15-17
- 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15
- 1.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15-17
-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17-19
- 1.2.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17
- 1.2.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17-18
- 1.2.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8-19
- 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19-21
- 1.3.1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19
- 1.3.2 有利于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与完善19
- 1.3.3 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20
- 1.3.4 有助于实现“中国梦”20-21
-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选择21-33
-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概念21-22
- 2.1.1 教育的基本概念21
-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定位21-22
- 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路径22-29
- 2.2.1 课堂教学路径22-24
- 2.2.2 校园团体组织路径24-27
- 2.2.3 校园实践活动路径27-28
- 2.2.4 校园管理路径28
- 2.2.5 校园文化路径28-29
- 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面临的挑战29-33
- 2.3.1 教育路径既有形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30-31
- 2.3.2 教育者主导地位受到教育对象挑战31
- 2.3.3 既有教育路径不能满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需要31-33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拓展与优化33-42
- 3.1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生活化33-35
- 3.1.1 社会生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33
- 3.1.2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属性教育33-35
- 3.2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化的教育路径35-38
- 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社会化的必要性35-36
- 3.2.2 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社会化36-38
- 3.3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文化属性38-42
- 3.3.1 加强视觉文化的管理与引导39
- 3.3.2 规范文化传播的价值导向39-40
- 3.3.3 加快提高文化认同感40-41
- 3.3.4 发挥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历史文化的作用41-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发表文章目录46-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友,郭宏伟,徐国亭,刘大伟;关于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2 张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李洪星;;当前价值观教育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陈家润;;影响价值观是最有效的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5 李国征;;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也应与时俱进[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8年05期
6 郭莉;刘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辨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高清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价值观教育[J];才智;2009年18期
8 余清臣;;学校核心价值观体系及其生态[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12期
9 周笑梅;;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少数民族价值观传承[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蒋玉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究[J];高教论坛;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英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前提、意蕴和方法论原则[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孙建波;;经济选择中的文化价值观:概念与结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13亿人的“中国梦”[A];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历程与经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党史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4 唐志龙;;略论我国当代价值观的冲突及调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佳;;少数民族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周晓庄;;价值观体系与制度创新[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徐正初;张万苍;;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教育[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吴海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10 翁旭红;;在校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通大学 蔡陈聪;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N];南通日报;2011年
2 当雄县委宣传部 元旦次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N];西藏日报(汉);2013年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韩美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解读[N];光明日报;2013年
4 记者 刘晓雨 孟禹汐 杨越昆;总局部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N];北大荒日报;2014年
5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感召力[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谭振宇;构建先进的价值观体系[N];南方日报;2005年
7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袁晓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需文化与传统滋养[N];东方早报;2007年
8 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年
9 仪征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局长 经理 王秀华;“学、思、悟、行”相结合 践行行业共同价值观[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叶辉;杭州探索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向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社会生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李晋;价值观对个人环境与员工态度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曾,
本文编号:1013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1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