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基本能力识别与课程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7-10-24 07:13
本文关键词: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基本能力识别与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早日实现,需要充分发挥教育软件资源的重要支持作用。教育软件资源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形式,促进教育者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和远程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教育软件市场资源匮乏。为了繁荣发展我国教育软件市场,需要培养高质量的教育软件开发人才。教育软件开发人才作为教育软件资源建设的核心力量,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下教育软件开发培养方向的培养任务。但纵观现有高校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明确高质量的教育软件开发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合格的教育软件开发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出教育软件开发人才需要具备技术开发、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和艺术加工四项基本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教育软件开发人才课程体系,以期为高校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结合时代背景,明确研究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切入点,然后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出从事教育软件开发工作需要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及其对应的各项指标。其次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四项基本能力及其对应指标为依据开发了《教育软件开发者基本能力调查表》,构建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了量表结构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能力维度权重系数分析,论证了量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再次,以上述研究结果为基础设计了《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基本能力问卷》,对教育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方向学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与第三章的数据结论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以第三、四章的研究结论作为依据,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建教育软件开发人才课程体系,以期丰富和完善现有高校教育软件开发人才课程体系建设,为现有高校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借鉴,提高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质量,促进教育软件市场的繁荣。
【关键词】:教育软件开发人才 基本能力 课程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2-4;G642.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教育软件资源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持11
- 1.1.2 人才是促进教育软件市场繁荣的核心力量11-12
- 1.2 问题的提出12-14
- 1.2.1 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确定12-13
- 1.2.2 现有课程体系有待完善13-14
- 1.3 研究方法14-16
- 1.3.1 文献研究法15
- 1.3.2 问卷调查法15
- 1.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15-16
- 1.3.4 归纳演绎法16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9
- 1.4.1 研究目的16-17
- 1.4.2 研究意义17-19
- 第二章 研究综述19-27
- 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9-21
- 2.1.1 国外关于软件开发人才基本能力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19-20
- 2.1.2 国外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相关研究20-21
-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21-27
- 2.2.1 国内关于软件开发人才基本能力的相关研究21-24
- 2.2.2 国内关于教育软件开发人才基本能力的相关研究24-25
- 2.2.3 国内关于教育软件开发人才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25-27
- 第三章 教育软件开发人才基本能力量表的产生27-48
- 3.1 量表维度的划分27-28
- 3.2 具体量表的编制28-37
- 3.2.1 各能力维度指标的制定28-36
- 3.2.2 教育开发者基本能力调查表36-37
- 3.3 量表有效性的检验37-43
- 3.3.1 被试的选择37
- 3.3.2 问卷发放的过程37
- 3.3.3 量表检验的结果37-43
- 3.4 量表维度权重系数的计算43-48
- 3.4.1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43-44
- 3.4.2 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析44-48
- 第四章 教育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基本能力的现状调查48-59
- 4.1 调查对象48
- 4.2 调查目的48
- 4.3 调查工具48-49
- 4.4 调查结果49-58
- 4.4.1 基本能力分析49-55
- 4.4.2 性别差异分析55-57
- 4.4.3 基本能力相关性分析57-58
- 4.5 调查结论58-59
- 第五章 教育软件开发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59-81
- 5.1 课程目标59-60
- 5.2 课程内容60-67
- 5.2.1 理论课程设置60-64
- 5.2.2 实践课程设置64-67
- 5.3 课程实施67-71
- 5.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67-68
- 5.3.2 创新教学方法68-69
- 5.3.3 拓宽实习方式69-70
- 5.3.4 改变学生观念70-71
- 5.4 评价体系71-81
- 5.4.1 人才评价体系的界定及其必要性71
- 5.4.2 构建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71-8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1-83
- 6.1 研究总结81-82
- 6.2 不足与展望82-83
- 注释83-84
- 参考文献84-88
- 附录88-90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90-91
- 致谢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九民;梁林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2 马晓玲;刘美凤;;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10期
3 田宝军;李慧;;教育软件研究的内容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10期
4 董丽丽;刘美凤;马晓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4期
5 马晓玲;刘美凤;王小雪;;美国9所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内容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4期
6 赵慧臣;何琦;;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开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2期
7 徐福荫;黄慕雄;胡小勇;赵建华;焦建利;;“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8 马晓玲;刘美凤;;透视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9 方兵;杨成;;由“教育技术学”更名风波引发的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年03期
10 杨方琦;;新时期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087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8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