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13:12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价值融入+环境塑造”模式
【摘要】: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式的创新发展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达成。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视域入手,探寻“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在这种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的切入点,从而找到最适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相关概念的理解方面的论述。通过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等概念为整个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第二部分论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在关系,意在证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个角度加以切入才能更具可行性与实效性。第三部分是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现状方面的分析,通过对传统模式和当前典型模式进行分析,找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在内容、载体、价值转化、日常教育环境营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创新探索缺乏实效性的症结所在:即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在关系的关注度不够。第四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即对新模式“价值融入+环境塑造”模式的提出背景进行分析,并从内涵解读、实现思路以及建构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三体”、“三境”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转化,以实现主渠道与主阵地的优化与统一,关照教育目标——价值转化——的达成,建构出适合当前形势的创新模式,这一部分是本文的升华与落地的部分。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价值融入+环境塑造”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3
- (一)选题依据8
- (二)文献综述8-11
- (三)研究的意义、创新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1-13
-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相关概念理解13-21
-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3-14
-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14-20
- 1.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概念与本质14
- 2.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功能14-17
- 3.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征17-18
- 4.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沿革18-20
-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20-21
-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系21-26
-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制约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21-23
-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规定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选择22
-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载体运用22
-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价值转化22-23
- 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运行23
-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23-26
- 1.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描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23-24
- 2.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24-25
- 3.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澄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25-26
-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现状分析26-31
-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传统模式的主要问题26-28
- 1.缺乏教育内容的价值在场26-27
- 2.缺乏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有效载体27
- 3.缺乏合理的价值融合转化机制27
- 4.缺乏日常“形势与政策”教育环境营造27-28
- (二)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典型模式分析28-31
- 1.模块式专题教育模式28-29
- 2.立体化教育模式29-31
- 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创新:“价值融入+环境塑造”31-45
- (一)“价值融入+环境塑造”模式的提出背景31-34
- 1.多元价值现状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巩固价值根基31-32
- 2.国内外形势发展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完善内容环境32-33
- 3.新媒体环境成熟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丰富呈现载体33-34
- 4.教育渠道多样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关注日常渗透34
- (二)“价值融入+环境塑造”模式的内涵解读34-35
- 1.“价值融入”34-35
- 2.“环境塑造”35
- (三)“价值融入+环境塑造”模式的实现思路35-36
- 1.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主动性35-36
- 2.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产生自觉性影响36
- (四)“价值融入+环境塑造”模式的建构路径36-45
- 1.价值融入37-38
- 2.“三体”并用38-40
- 3.“三境”营造40-43
- 4.价值转化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后记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三段四法”模式的建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12期
2 刘基;汪玉峰;;交往实践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求实;2013年12期
3 李合亮;魏京祥;宋义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创新性教育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16期
4 张文风;;对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式专题教学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27期
5 蒲清平;赖炳根;高微;;构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22期
6 文军;;网络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的挑战及其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1年36期
7 罗洪铁;周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深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8 陈洪涛;周妍;;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考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31期
9 鲁焱;;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10 陈兴东;;论“形势与政策”课的主体性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9年23期
,本文编号:1136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13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