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择业观 就业意愿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摘要】:针对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意愿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择业观和较为明确的就业意愿。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择业观和就业意愿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认知等方面的影响。改进大学生择业观,政府需要着力增强就业政策的落实和宣传力度,高校要深化细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家庭要充分发挥独有的育人功能,个人要逐步实现就业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11JBG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高校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大学生自身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涉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勇;赵亚普;赵琳琳;;大学毕业生西部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教育;2009年04期
2 岳华;李建芳;杨小波;;农业院校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调查分析[J];职业时空;2010年04期
3 周骏宇;李元平;;二元经济背景下毕业生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0年04期
4 刘海玲;;就业意愿对就业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从大学生就业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5 郭云贵;;大学生地域认同对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罗丹;;体面劳动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意愿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6期
7 邵雅利;;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福建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李洁;;家庭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四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9 罗萍,苏娜;武汉地区女大学生个体特征与就业意愿的相关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1期
10 丁大建,高庆波;毕业了你将去哪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少男 通讯员 谢晓燕 张鹏;让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2 记者 张昕;对有就业意愿者开展“一对一”服务[N];新疆日报(汉);2013年
3 本报记者 雷黎丽;专场招聘 两百农民工达成用工意向[N];乐山日报;2009年
4 武唯;“咱们是同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记者 常思哲;被征地农民先报“志愿”再参加培训[N];沈阳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记争;面对金融危机学子微调求职行为[N];人才市场报;2009年
7 苏民;江苏盐城公益性岗位将收归“特困专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记者 杨友艺;驻芜高校300余名困难毕业生享受求职补贴[N];芜湖日报;2011年
9 记者 潘一峰;今年杭州主城区行政村将实现充分就业[N];杭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吴利红;毕业首选回家创业[N];黑龙江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肖飞;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黄芬;酒店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及就业意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何学培;新疆农业院校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调查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4 赵方铭;城乡背景、就业意愿与就业结果[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冬;北京地区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华锐;某师范院校研究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17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