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与就业_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

发布时间:2016-10-04 12:07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A u . 2 0 1 4 0 1 4年7月 2 g                             第3 V o l . 3 5 o . 8 5卷 第8期 J o u r n a l o f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    g  

???????????????????????????

???????????????????????

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
王 建 华
( )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7

摘   要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 , 适应 既是 客观 的 又 是 主观 的。适 应的 客 观 性是 适 应 论 得 以 成 立 的 基础 。 适应的主观性又 使 适应 充满不确定 性 。 在 高等教育 实践 中 , 适应是第 一位 的 , 适 应论是第 二位 的 。 适应论是 否具有令 人 信服 的 解释力取决 于 如何理解 适应 。 对适应的 正确理 解 又 取决 于 我们秉持何种 高等教育 哲 学 。 由 于人性 具 有 两 重 性 , 无论在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 面, 高等教育 都兼有 适应性 与超越 性 。 作为一种复杂现象 , 高等教育 领域不存在惟一正确 的 理 论, 适应论 与超越 论 绝非二 元对 立 。 坚持从实践出发 的高等教育 研究 , 对适应论既 不 应 夸 大 其 科学性 , 也不 应 否认其合理 性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适应论 ;超越 论 ( ) 中图分类号 : 4 0 0 6 4 0  文献标志码 : 0 0 0 2 0 3 2 0 1 4 0 8 0 0 1 7 G A  文章编号 : 1 - - -

R e f l e c t i o n o n t h e A d a t a t i o n T h e o r o f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p y g  
WANG h J i a n u a -  
( S o E S N N U N C c h o o l d u c a t i o n c i e n c e, a n i n o r m a l n i v e r s i t a n i n 1 0 0 9 7, h i n a)       f  j g  y, j g2

: , A b s t r a c t A s f o r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d a t a t i o n i s b o t h o b e c t i v e a n d s u b e c t i v e . O b e c t i v -                 g p j j j ,w i o s s i b l e t h a t a d a t a t i o n i s t i s t h e b a s i s o f a d a t a t i o n t h e o r h i l e s u b e c t i v i t m a k e s i t                       p p y p y j y     , , r i o r i t a n d r a c t i c e o f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d a t a t i o n e n o s t h e f u l l o f u n c e r t a i n t i e s . I n t h e                     p y p g p j y , a d a t a t i o n t h e o r f o l l o w s .Wh e t h e r a d a t a t i o n t h e o r i s c o n v i n c i n o r n o t i s d e t e r m i n e d b               p y p y g y       ,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o f w h a t a d a t a t i o n i s .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c o r r e c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o f a d a t a -               g p g p     t i o n i s d e c i d e d b o u r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s w e l l a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h i l o s o h o f                           y g p p y     ,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S i n c e t h e r e a r e b o t h a c t u a l i t a n d t e n d e n c i n h u m a n i t h e n h i h e r e d u -                   g y y yt g     , c a t i o n e n o s t h e n a t u r e o f a d a t a t i o n a n d 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n o m a t t e r i n t e r m s o f f a c t o r v a l u e .                             j y p , , A s a c o mm o n h e n o m e n o n t h e r e i s m o r e t h a n o n e c o r r e c t t h e o r i n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p y g   a d a t a t i o n a n d 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c a n b o t h e x i s t . I n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o r i e n t e d b r a c -                     p g y p   , ’ t i c ei t s h o u l d nt e x a e r a t e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i t o f t h e a d a t a t i o n t h e o r o r d e n i t s r a t i o n a l i t .                   g g y p y y y       ; : K e w o r d s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d a t a t i o n t h e o r 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t h e o r       y g p y y  

收稿日期 : 0 3 2 0 1 4 7 0 - - , 作者简介 : 王建华 ( 男, 河南息县人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 1 9 7 7- ) 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

·1·

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

?????????????????????????????????????????????????? 现代汉语词典 》 将“ 适应 ” 解释为 “ 适合 ( 客观条    《 ” 。 作为 一 个 专 门 概 念 或 学 术 用 语 , 件或需要 ) 适应 ( ) 较早在 生 物 学 领 域 使 用 , 心 理 学、 地理 a d a t a t i o n p 学、 社会学等领域也均有所涉及 。 经检索发现 , 在生 适应主要是 指 生 物 的 形 态 结 构 和 生 理 机 能 物学中 , 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 。 在心理学 领域 , 适应是指在同一器官内 ,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 用而使感受性发 生 变 化 的 现 象 。 在 地 理 学 领 域 , 关 , 协 调 论” 或“ 适 应 论” 地理学的主 于人地关系也有 “ 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生活的 关系 。 在社会 学 研 究 中 , 帕 森 斯 所 提 出 的 AG I L分 析框架 , 首先就强调适应 , 即系统必然同环境发生一 为了能够存在下去 , 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 定关系 , 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 。 由于适应是人类社会和 自然界的一种普遍 现 象 , 很多学科只要涉及系统关 系的研究 , 都会有关于 “ 适应 ” 的理论 。 历史上 , 教育 学中也不乏关于适 应 的 说 法 , 自然主义教育主张教 育要适应人的天性 ; 国家主义教育则认为教育要为 国家服务 , 适应政治 、 经济 、 文 化 的 需 要 。2 0世纪中 高等教育学 科 就 大 学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或 高 等 叶以来 , “ 教育与社 会 需 要 的 关 系 提 出 了 不 同 的 看 法 , 适应 就是其中的 一 种 。 高 等 教 育 适 应 论 作 为 一 种 理 论” 关键在 于 它 能 否 对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中 客 论能否成立 , 观存在的适应现象 作 出 令 人 信 服 的 解 释 , 而不是陷 于套用逻辑 , 循环论证 , 即以高等教育实践中客观存 在适应的现象来证 明 适 应 论 是 对 的 , 再以此来证明 高等教育只有适应社会才能发展 。 但遗憾的是 , 由于功利主义盛行 , 在实践中经常容易 忽视生态学原则的 科 学 性 , 人们总试图强行将主观 的愿望变成客观 的 结 果 , 以 为 人 定 胜 天。 现 代 社 会 由于实用主义和功 利 主 义 哲 学 居 于 主 导 , 政府和市 场总是希 望 根 据 自 己 的 需 要 或 欲 望 来 规 划 高 等 教 认为高等教 育 可 以 想 怎 么 办 就 怎 么 办 。 事 实 绝 育, 非如此 。 实践中那种为适应而适应的做法既伤害了 高等教育本身 , 也 不 利 于 国 家 政 治、 经 济 和 文 化、 科 学的发展 。 如果以适应的 “ 度” 作为参照 , 理论上可以将 “ 适 。所谓真适应就是在 应” 分为 “ 真适应 ” 和“ 假适 应” 适应度的范围之内 , 高等教育与政治 、 经济等相互适 相 对 独 立, 并 相 互 促 进。所 谓 假 适 应, 即超过了 应, 适应的度 , 政治 、 经济凭借权力意志和金钱逻辑对高 等教育进行实质性的控制 。 由于高等教育或大学失 去了自主权 , 这时所 谓 的 适 应 不 过 是 一 种 官 方 为 现 行政策进 行 辩 护 的 说 辞 或 学 界 对 于 高 等 教 育 与 政 。 由此可见 , 治、 经济关系的一种 “ 误解 ” 由于适应这 一现象的客观存在 , 适应论本身可能没有错 , 至少是 问题的关键在于 , 由于未 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 , 把握好适应的度 , 实践中假适应盛行 , 适应论经常沦 、 “ 、 “ , 服务论 ” 依附 论 ” 或“ 强迫论” 控制论” 从而 为“ 极大地损害了高等教育的价值合理性和大学的独立 长期以 来 政 府 部 门 一 直 要 求 高 等 教 育 性 。 在我国 , 要适应政治 、 经济发展的需要 , 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忽 视了高深知识生产 的 特 殊 性 , 积极主张并强化高等 教育适应政治 、 经济发展的需要 , 导致适应论变成政 经济的 府对高等教育的控 制 论 或 高 等 教 育 对 政 治 、 高等教育 依附论或服 务 论 。2 0世纪8 0 年 代 以 来, 从为无产阶级政治 服 务 转 型 为 适 应 政 治 、 经济和文 就字面上讲 , 所谓适应有两个层面 , 一个是指客 观的结果 , 另一 个 是 主 观 的 愿 望 。 主 观 与 客 观 相 互 交叉 , 大概有四种 情 形 , 一 是 主 观 上 想 适 应, 客观上 也能适应 ; 二是主 观 上 不 想 适 应 , 客 观 上 必 须 适 应; 三是主观上想适应 , 客观上无法适应 ; 四是主观上不 想适应 , 客观上 也 不 适 应 。 由 于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高 度 复杂 , 上述 四 种 情 形 虽 无 法 精 确 区 分 但 都 会 存 在 。 需要注意的是 , 对于适应或不适应 , 在主观上不能偏 执, 客观上不能强求 。 简言之 , 适应存在一个 “ 度” 的 问题 , 自然而然 或 顺 其 自 然 往 往 效 果 最 佳 。 对 于 高 等教育与社会环境 之 间 的 关 系 , 按照高等教育生态 所谓的适应也应该是顺其自然的 。“ 大学 学的原则 , 这种学术组织之所以能够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 依然存在 , 似乎是因 为 它 在 平 衡 何 时 应 该 有 效 适 应 ” 外部需求以及何时拒绝适应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 ·2·
[ 1]

一、 高等教育 : 从适应到适应论

化、 科学发展的需 要 , 为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服 务。 此时的 “ 适应 ” 尽管 仍 然 含 有 “ 服 务” 的 意 味, 但毕竟 有着本质的不同 。 改 革 开 放 以 前 , 尤其是在“ 文 革” 期间 , 我国高等教育完全没有主体性 , 高等学校要么 被停办要么彻底沦 为 意 识 形 态 和 阶 级 斗 争 的 工 具 。 改革开放以后 , 为了能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 , 适应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新 局 面 , 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开始 提出适应论 。 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是一个务实且 合理的选择 , 符合常识理性和实用主义哲学。改革 开放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 0 多年来 , 及学术思想的进一 步 解 放 , 适应论的误区开始逐渐 加之其他因素 显现 。 由于适应论 带 来 的 消 极 影 响 , 的共同作用 , 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被政治 、 经济领域 的规律所遮蔽 , 杰 出 人 才 无 法 涌 现。高 等 教 育 改 革 与发展为适应而 适 应 , 导 致 越 来 越 多 的 不 适 应。时

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

?????????????????????????????????????????????????? 至今日 , 我们必须明确 , 高等教育除了直接为经济社 会发展服务之外 , 还可以通过独立的学术研究和自 由的思想为国家 、 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 基于 人 性 的 两 重 性 , 高等教育兼有适应性与超 另一方 越性 。 一方面高等 教 育 要 适 应 社 会 的 需 要 ; 二者之间必须维持一种 面高等教育要保有 超 越 性 , 平衡 。 过分强调高 等 教 育 的 适 应 性 , 会导致高等教 育发展中工具理性膨胀 、 价值理性衰落 ; 过分强调高 大 学 躲 进 象 牙 塔, 远 离 社 会 需 要, 等教育的超越性 , 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 实践中高等教育发展由于 过度的适应或不适应所造成的后果远非某个理论单 独在起作用 。 对于适应现象的讨论我们需要实践理 对于适应论 的 讨 论 我 们 需 要 理 论 理 性 。 以 我 国 性, 为例 ,, 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 说到底是制 度或体制的问题 。 适应论只是学者对于高等教育发 展状况的理论概括 或 总 结 , 而不是指导或决定高等 教育现实的根本 因 素 。 在 美 国 , 高等教育适应论也 是一 个 重 要 的 理 论 , 甚至是“ 处于主导地位的理 论” , 但美 国 高 等 教 育 仍 是 世 界 上 最 好 的 高 等 教
[ 2]

展和人性的改善 , 反倒更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 国家的繁荣 。 参照 马 克 斯 · 韦 伯 的 政 治 社 会 学 理 解 框 架 , 我 、 “ 们对适应论的讨论 可 以 有 “ 政 治” 经 济” 和“ 价 值”
[ 4] 三个维度 。 毋庸 质 疑 , 高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和 政 治、 经

适应 ” 的 问 题 。“ 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 济之间存在 “
[ 5] , 不能容忍一个革命的教育制度 ” 但价值维度同样

不能缺失 , 即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政治 、 经济的适应 绝不能总是以损害高等教育本身的价值或人的价值 学 术 与 经 济 的 关 系。 为代价 。 这 涉 及 学 术 与 政 治 、 历史上 , 学术的 政 治 化 远 多 于 政 治 的 学 术 化 。 在 行 政权力支配社会的前提下 , 政治对学术任意宰割 , 学 术成为政 治 的 玩 偶 。 高 等 教 育 与 政 治 的 关 系 不 是 “ , 适应 ” 而是 “ 侍奉 ” 即政治是学术的主人 , 政府是大 学的主人 。 以 “ 侍奉 ” 为核心的 “ 主仆关系 ” 显然有违 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和学术自治的黄金法则 。 学术 与经济的关系和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类似 。 金钱的确 可以对学术产生 诱 惑 。 在 金 钱 逻 辑 的 主 导 下 , 学术 极易成为资本主义的一部分 。 但毕竟学术有学术的 经济上的 正 确 不 可 能 替 代 学 术 上 的 正 确 。 总 逻辑 , 之, 高等教 育 对 于 政 治 、 经济的适应总要有一定的 “ , 度” 如果超过了必 要 的 “ 度” 就不再是“ 适 应” 而变 。由 于 “ 强迫 ” 强 迫” 违背了“ 适 应” 的基本规 成了 “ 则, 最终无论对高等教育还是对政治 、 经济都是弊大 于利 。 因此 , 问题的关 键 不 在 于 “ 要不要适应” 而在 , 于“ 如何适应 ” 而要 明 确 “ 如何适 应” 就要对人性和 教育有正 确 的 理 解 , 要 有 关 于 教 育 的 正 确 的 哲 学。 “ 教育的首要目 的 是 要 知 道 对 人 来 说 什 么 是 善 。 要 按照各种善的次序来认识善 。 价值是有等级的 。 教 育的任务就是帮助 我 们 了 解 这 个 价 值 等 级 , 并且以 这个价值等级为生 。…… 这种教育不会使青年适应 一个坏的环境 , 而 将 鼓 励 他 们 改 善 它。它 不 会 忽 视 直接的需要 , 但是它将使这些需要和比较远的 、 不那 么明确的和比较重要的善放在正当的关系上 。 这种
[ 6] ” 教育将是改造社会的唯一有效的手段 。 如果忽视

育 。 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虽然都提出了适应论的 主张 , 但两者有 着 本 质 的 不 同 。 如 果 说 美 国 的 高 等 教育适应论主要是 指 高 等 教 育 要 适 应 市 场 的 需 要 , 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适应论主要是指高等教育要适 应政府的需要 , 按 政 府 的 意 志 办 学。 高 等 教 育 适 应 市场虽然也有弊端 , 但较之政府的一元化控制 , 市场 机制更加多元 。 在 多 元 化 的 市 场 上 , 由于不同观念 之间不可避免地存 在 竞 争 , 适应论不可能完全主导 适应论 高等教育发展 。 而 在 一 元 化 的 国 家 体 制 里 , 通过国家层面的 很容易演变成意识 形 态 的 附 属 物 , 政策文本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 对 于学界而言 , 如果要坚持适应论 , 必须对高等教育所 要适应的对象有更加严格的界定 , 必须在政治 、 经济 之外加上价值的 维 度 。 对 于 政 府 而 言 , 如果仍需要 高等教育适应政 治 、 经 济 以 及 文 化、 科 学 的 发 展, 也 必须正确理解高等 教 育 的 复 杂 性 和 特 殊 性 , 需要看 到高等教育除了适应性之外还存在着超越性 。 按洪 “ 堡的说法 : 国家决不应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 却应 相 信 大 学 若 能 完 成 它 们 的 真 正 直接联系起来 ; 使命 , 则不仅能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 , 还会使 大学在学术上不断 地 提 高 , 从而不断地开创更广阔 的事业基地 , 并且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功用 , ” 高等教 其成效是远非政府近前布置所能意料的 。
[ 3]

了价值理性的重要 性 , 只是将教育作为满足需要或 欲望的工具 , 将大学 作 为 意 识 形 态 的 机 构 而 不 是 独 那么适应论将是极端错误的 。 诚然 , 立思想的中心 , 无论何时高等教育 都 不 是 独 立 的 , 无法完全脱离社 会; 任何人对高等教 育 的 理 解 都 镶 嵌 在 历 史 和 文 化 的情境中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 即任何社会中的教育 任何时候教育对于社会的 都必然是关于人的 教 育 , 贡献以及对于环境 的 改 善 均 取 决 于 受 过 教 育 的 人 。 归根结底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7] 又要 “ 改善作为人的人 ” 以及由受过教育的人所组

育发展的历史表明 , 过于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并不 能真的提升高等教育的服务能力 ; 相反 , 如果大学与 政府或社会保持合 适 的 距 离 , 致力于人的理智的发

·3·

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

?????????????????????????????????????????????????? 成的社会 。 社会需要会戕害大 学 的 价 值 观 , 并最终损害公共利 益 。 理论上 , 大学自治 、 学术自由与高等教育要适应 政治 、 经济发展的需要之间并不矛盾 , 有时甚至相互 促进 , 即只有大学 自 治 、 学 术 自 由, 高等教育系统才 才能生产更多的高深知识 , 更好地满足 会充满活力 , 经济 、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反 过 来, 政 治、 经 济、 政治 、 由于 高 等 教 育 实 践 中 客 观 存 在 适 应 的 现 象 , 因 无论是否明确提出 , 适应论作为一种理论都普遍 此, “ 存在 。 我国 《 高等教育法 》 第四条明确规定 , 高等教 育必须贯彻国家的 教 育 方 针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 ,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使受教育者成为德 、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人。 2 0 1 0- 》强 调 “ 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 2 0 2 0 年) ” 的意识 , 全方位开 展 服 务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 的“ 关于高等教育 变 革 与 发 展 的 政 策 性 文 件 ” 强 调: “ 高等教育必须有适切性的问题已有新的含义 , 也变 得更为紧迫 , 因为现 代 经 济 要 求 毕 业 生 能 不 断 更 新 掌握新的技能 并 具 有 在 不 断 变 化 的 劳 务 市 场 知识 、
[ 8] ” 中不仅能善于 找 到 职 业 , 还 能 创 造 职 业 的 素 质。

二、 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合理性 与局限性

社会的良性发展可以为大学高深知识的生产提供更 “ 多的资源 。 因此 , 阿什比认为 : 在过去 , 每所大学都 各按其内在规律去吸收营养和发 是独立的有机体 , 育成长 。 如今的大学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绝 对不可缺少的事 物 …… 它 们 在 向 前 演 化 的 进 程 中 , 正经历着遗传体系 经 常 遇 到 的 进 退 两 难 的 困 境 : 一 否则 方面它们本身必须 改 变 以 适 应 社 会 的 新 形 势 , 将遭受社会的抛弃 ; 另一方面 , 它们在适应社会的改 变中 , 又不能破坏大学的完整性 , 不然将无法完成它
[ 1 1] ” 们所承担的社会职责 。 现代 以 降 , 世界各国政府

为了让高等教育系 统 更 好 地 为 政 治 、 经济的发展服 务, 纷纷将其对高等 教 育 的 调 控 转 化 为 对 大 学 的 直 接控制 。 高等教育 系 统 对 政 治 、 经济的适应也经常 变形为大学的知识生产逻辑对政治和经济逻辑的适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 , 政府凭借权力和金 应 。 其结果 , 最终反而损 钱直接干预高深知 识 的 具 体 生 产 过 程 , 经济发展的能力 。 害了高等教育服务政治 、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 , 适应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 适 应论是一种主观的建构 。 所谓主观建构就意味着高 等教育对环境的 适 应 必 须 有 价 值 层 面 的 考 量 。“ 适 应论 …… 的显著失 败 , 向我们提出了我们需要一个 比较好的教育定义 。 让我们承认每个社会必须有个 试图使青年适应他们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制度 。 如果 社会是坏的 , 例如 , 坏 到 像 纳 粹 国 家 的 程 度, 这个制 度将以同样坏的目的为目的 。 这个制度使一个人坏 到成为一个坏国家 易 于 驾 驭 的 国 民 , 它可能有助于 完成这个社会的社会理想 。 这种制度可能是社会所 希望的 , 甚至可能是社会所需要的 , 如果它持续其形 式并完成其目的 。 用 实 用 主 义 的 话 来 说 , 用在社会
[ 1 2] ” 上得到成功来说 , 它可能是一个 ‘ 好’ 制 度。 适应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发布的 “ 面向 2 1 世纪世界 — —愿 景 与 展 望” “ 高等教育宣 言 — 也 明 确 指 出: 在过 去几个世纪的持续 发 展 中 , 高等教育已充分证实其 适应 、 改变和促进社 会 变 革 和 进 步 方 面 的 能 力 和 稳 ” 由此可见 , 定性 。 适应以及适应论绝不是中国的
[ 9]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适应以 特色而是普遍的选 择 , 及适应论的确有其特殊性 。 作为 一 种 理 论 , 适应论所讨论的是系统之间的 关系 , 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系统与政治 、 经济之间的 关系 。 大学与政府 间 的 关 系 属 于 组 织 间 关 系 , 不在 “ 系统论 ” 的范畴 内 。 组 织 与 组 织 是 相 互 独 立 的 , 且 具有不同的场域逻辑 , 一般不存在谁适应谁的问题 。 系统间之所以存在适应或不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因为 它们共在一个大 系 统 内 , 且 镶 嵌 在 一 起。 由 于 概 念 , 间存在 “ 家族相似性 ” 在关于适应论的讨论中 , 极易 混淆大学与高等教育的区分 。 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 教育都必须接受 国 家 的 监 督 或 控 制 。“ 高等教育越 卷入社会 的 事 务 中 就 越 有 必 要 用 政 治 观 点 来 看 待 它 。 就像战争意义 太 重 大 , 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 定一样 , 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 , 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 ” 与高等教育不同 , 决定 。 大学 一 直 是 极 为 特 殊 的
[ 1 0]

论如果只强调适应 作 为 一 种 客 观 结 果 , 或仅服从于 不区分价值的好坏 , 很容易导致高等 功利主义目的 , 教育或大学成为利 益 和 权 力 的 帮 凶 或 共 谋 , 违背高 等教育的理念及 大 学 的 宗 旨 。 在 美 国 , 赫钦斯之所 以反对高等教育适 应 论 就 是 因 为 “ 适应说排除了任 何关于道德伦理之标准方面的考虑 。 不管环境是好 是坏 , 都必须适应 。 因此 , 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 的教育制度 , 最终必定会成为一种不讲价值的制度 。 一种不讲价值的教育制度乃是与 ‘ 教育 ’ 这个名词相

组织 。 自治与自由是其核心价值观 。 对于西方大学 而言 , 自治与自由往往是第一位的 , 而适应放在第二 位 。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其实现为社会服务这一 职能的前提 。 如果违背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来适应 ·4·

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

??????????????????????????????????????????????????
[ 1 3] ” 矛盾的 。 在我 国 , 由 于 哲 学 理 解 上 的 偏 颇, 高等 [ 1 6] 。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过度重视 即“ 病态 适 应 ”

教育的概 念 经 常 含 混 不 清 , 适 应 的 边 界 非 常 宽 泛。 庸俗的实用主义取向使得高等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 凸显 , 人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 一个国家 所接受的那种政治哲学将决定该国教育的类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 下 , 我国高等教育具 型。
[ 1 4]

为社会服务 , 知识的应用性被不适当地强化 , 大学的 人文精神被学术资本主义压到了最低限度 。 大学不 。 再是培养人 , 而是在培养 “ 人才 ” 或提供 “ 人力资源 ” 另一方面由于高等 教 育 系 统 深 度 卷 入 了 物 质 生 活 , 效率主义主宰了大学的教学 、 科研以及为社会服务 。 高深知识生产与物 质 生 产 的 区 分 被 淡 化 , 价值合理 性被目标合理性取代 。 高等教育系统中精神活动的 人的 合法性受制于政治 的 正 确 性 和 经 济 的 正 确 性 , 工具化不可避免 。 基 于 此 , 我们必须从形而上的层 面深刻反思什么是 真 正 的 高 等 教 育 , 以便能在价值 维度上重新恢复高等教育适应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平 如果教育的 目 的 是 改 善 人 , 那 么, 任何不提价 衡 。“ 值问题的教育制度在措辞上是自相矛盾的 。 一个寻 求坏价值的制度就是坏的 。 一个否认价值的存在的
[ 1 7] ” 制度否认教育的可能性 。 当 然, 仅仅基于哲学层

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 缺乏独立性 , 处于从属或附 属的地位 。 从为政 治 服 务 到 为 经 济 服 务 , 高等教育 系统的本体论价值严重缺失 。 政府习惯于把高等教 育看作灌输意识形 态 和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工 具 。 在这种情形下 , 如果 仅 仅 基 于 存 在 适 应 的 事 实 来 提 倡适应论 , 然后又基 于 适 应 论 来 为 高 等 教 育 适 应 环 会导致很多 境或为政府服务的 具 体 做 法 进 行 辩 护 , 问题 。 与适 应 性 一 样 , 高等教育的超越性也是一种客 观存在 。 如果说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合法性植根于社 会需要 , 那 么 超 越 论 的 合 法 性 则 源 于 人 性 的 需 要。 高等教育的发展既不能忽视社会的需要也不能忽视 人性的需 要 。 无 论 历 史 上 还 是 现 实 中 , 关于“ 适应 的分歧主要在 于 对 教 育 以 及 高 等 教 育 的 理 解 不 论” “ 同 。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 教育的目的是改善人 。 任 而是别的什么东 何制度要想使人变 坏 的 不 是 教 育 , 如果民主是最好的社会形式 , 一种使青年 西 。 例如 , 适应民主的制度将是一个教育制度 。 如果专制是一 种坏的社会形式 , 一种使青年适应专制的制度将不 是一个教育制度 , 它愈使青年适应就愈不是一个教 ” 如果忽视了人性的 价 值 , 育制度 。 仅从社会需要
[ 1 5]

面上人本主义的价值崇高性并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 题, 现代社会要完全 恢 复 高 等 教 育 中 基 于 闲 逸 的 好 奇所进行的高深知 识 的 生 产 与 传 播 是 不 可 能 的 , 但 完全忽视人的认知理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以及以知识 完全从外部需要的 本身为目的所进行 的 基 础 研 究 , 角度强迫或诱致大学主要进行工具性或应用性知识 对于高等教 育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也 存 在 巨 大 的 的生产 , 隐患 。 无论 何 时 教 育 都 是 一 种 人 类 的 活 动 , 具有属人 性 。 有什么样的教 育 就 会 有 什 么 样 的 人 , 有什么样 的人就会有什么样 的 国 家 。“ 政 府 反 映 着 人 性。 国 而是它们公民的品性做 家不是石块或木料 做 成 的 , 公民的品性决定事情的结果 , 并把任何事情都 成的 :
[ 1 8] ” 带动了 。 当然 , 人 性 是 复 杂 的, 人性的复杂导致

高等教育则不过是促进经济 、 社会发展或生产 出发 , 如果我 人力资本的工具 。 在 关 于 适 应 论 的 讨 论 中 , 们只注意到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产业属性而忽 视其作为育人活动 的 精 神 属 性 , 就会误读高等教育 的功能 。 本质上 , 高等教育既是一种人才培养的社 会活动又是一种让人成为人的精神活动 。 与这两种 活动相对应 , 高等教 育 系 统 中 的 人 要 同 时 参 与 两 种 生活 , 即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 就社会活动而言 , 人 们通过接受专业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 级专门人才 , 满足社会的需求 。 就精神活动而言 , 高 追求一 等教育的目的是让 人 成 为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人 , 种德性意义上的 幸 福 生 活 。 早 期 的 高 等 教 育 , 无论 教学还是研究主要 是 一 种 精 神 活 动 , 追求一种人的 理智的发展或智性美德 ; 现代以后 , 由于工业化的全 高等教育活动的精神性 面推进和知识经济 的 兴 起 , 不断削弱 。 高等教 育 不 再 是 真 正 的 教 育 , 成为了经 济社会发展的服 务 站 。 在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中 , 精 神活动与社会活动 的 失 衡 所 付 出 的 代 价 是 巨 大 的 ,

教育的复杂 。 高等教育之所以兼具适应性和超越性 就缘于人 性 的 两 重 性 。 一 方 面 人 性 中 有 求 知 的 好 奇, 不会满足于现实的生活 ; 另一方面人又是有惰性 的,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 在通常情况下适应环境 是求生存的重要途径 。 高等教育培养人不能没有超 越性 , 否则就不 是 真 正 的 高 等 教 育 。 但 实 事 求 是 地 讲, 高等教育所培养 的 人 也 绝 不 可 能 全 是 追 求 超 越 社会的发 展 毕 竟 需 要 大 量 适 应 现 实 需 要 自我的人 , 的普通人 。 当然 , 适应性与超越性绝非二元对立 , 非 此即彼的关系 。 强调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需求的人 并 不 意 味 着 高 等 教 育 要 放 弃 超 越 性 的 追 既要尊重事实也 求 。 对于高等教育 与 社 会 的 关 系 , 不应弃守价值 。 只 有 坚 持 对 于 超 越 性 的 价 值 追 求 , 保持高等教育与社 会 间 必 要 的 张 力 , 才能避免高等 教育由适应社会变 成 过 度 适 应 社 会 或 依 附 于 政 府 。 ·5·

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

?????????????????????????????????????????????????? 当前无论哪个国家 , 在社会( 主要是政府) 为高等教 育设定的 制 度 框 架 内 , 适 应 都 是 一 种 普 遍 的 选 择。 这不是人的主观意愿而是实践的逻辑 。 由于实践本 身受到制度环境约 束 , 制度化的高等教育必然是适 不适应的 教 育 会 被 社 会 改 造 , 甚 至 被 废 除。 应论的 , 所不同的是 , 有的国 家 高 等 教 育 与 环 境 之 间 适 应 的 , 好( 在适应中有超越 , 在超越中有适应 ) 有的国家则 。 适应的不好 ( 为适应而适应 ) 一时代的理论之间 会 存 在 竞 争 性 , 但在理论争鸣的 过程中彼此的宽容至关重要 。 一个时代学术宽容度 的大小决定了观念的可流动性和理论成长空间 。 逻 辑上相互竞争或冲突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 互为补充 。 只要我们抱有真诚的态度 , 以学 互支撑 , 而不 是 执 著 于 个 人 的 学 术 口 味 或 方 术本身为目的 , 法论偏好 , 理论 总 是 可 以 不 断 被 修 正 。 高 等 教 育 的 理论自觉需要的是相互包容而非彼此对立 。 “ 根据哈耶克的描述 , 将‘ 复杂现象’ 区分于‘ 简 单现象 ’ 的认知特征在于 , 微观层次的行为主体不可 能预见哪怕是服从最简单规则但数量极大的行为主 高等 教 育 理 论 的 建 构 一 般 有 两 种 路 径 , 一种是 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 , 以事实判 基于经验主义哲学 , 断的形式进行呈现 , 强调实然 ; 另一种是基于理性主 义哲学 , 通过逻辑演绎的方法 , 以价值判断的形式进 行呈现 , 强调应然 。 虽然实践中没有纯粹的事实 , 也 没有纯粹的价值 , 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分野仍然存 在 。 基于事实判断的理论 , 强调经验和常识 , 基于价 值判断的理论强调逻辑和理性 。 无论事实判断还是 任何一种 高 等 教 育 理 论 的 提 出 都 必 须 经 价值判断 , 受逻辑与经验的双 重 检 验 , 如果逻辑上正确与经验 一 般 而 言 经 验 要 大 于 逻 辑。 那 上正确相互 冲 突 ,
[ 1 9]

三、 增强高等教育理论的包容性

体之间相互作用之 后 涌 现 出 来 的 宏 观 秩 序 的 样 式 ,
[ 2 3] ” 尽管他们可 能 事 后 理 解 这 些 样 式 。 无论在哪个 [ 2 4] ” 国家 , 高等 教 育 系 统 本 身 由 于 “ 无 序 的 合 理 化,

, 都属于 “ 复杂现象 ” 而非“ 简单现象” 绝对无法用一 个理论框架来分析所有部门的具体问题 。 以高等教 育适应论为例 , 赫钦斯坚持自由教育的传统 , 认为高 “ 等教育适应环 境 是 极 端 错 误 的 。 他 认 为 : 适 应 论, 目的是使学生适 应 他 的 自 然 、 社 会、 政 治、 经济和文
[ 2 5] ” “ 对社 会 带 来 最 低 限 度 的 困 难。 更加急 化环境 ,

迫的是我们注意到我们在世界上的使命是改变我们 而不是 使 我 们 自 己 去 适 应 它 。 如 果 在 这 个 的环境 ,
[ 2 6] ” 这 对 环 境 来 说 就 更 糟。 过程中我们变得不适应 ,

些基于经 验 的 常 识 理 性 远 胜 过 基 于 逻 辑 的 哲 学 演 动态的实践而非静态的逻 绎 。 在社会科学研 究 中 , 辑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金岳霖在 《 知识论 》 里面讲 , , 过, 知识可以有 “ 真” 也可以有“ 通” 他追求的知识 , 境界是 “ 真且通 ” 如若真与通不能兼得 , 他宁可求其 按 照 金 岳 霖 先 生 的 解 释, 是“ 真正 真。 这 里 的 真, , 而 不 是 逻 辑 的 真。 感”
[ 2 0]

同样是世界一流大 学 的 校 长 , 阿什比的主张则有所 不同 。 他以高等教育生态学和大学的遗传 — 环境说 作为基础 , 主张 大 学 要 适 应 环 境 和 社 会 的 需 要 。 他 “ 在《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 》 一书中指出 : 德国的 英 国、 苏 联 和 世 界 各 国 的 大 学, 教育传统对于美 国 、 都有深刻的影响 。 但这些国家各按其不同的社会背 景, 使德国的传统适应本国的需要 。 因此 , 大学就不 得不设法保持两者 的 平 衡 : 既不使传统在适应上成 为无定见的顺风 倒 , 也 不 顽 固 而 偏 执 不 化。为 了 取 得这种平衡 , 大学就必须主动进行改革并控制改革 , 从 而 适 应 社 会 需 要, 避免招致外力强制下的变
[ 2 7] ” “ 革。 大学需 要 完 成 一 种 改 革 , 一旦这种改革成

“ 黄 宗 智 也 认 为: 任何理

论, 无论它的提倡者 多 么 想 自 封 为 超 越 经 验 证 据 的 科学理论 , 都得 放 在 历 史 环 境 中 去 理 解 。 意 图 普 适 的理论 , 其历史背景都是特殊的 , 与特殊理论的不同 ” 任何一种高等教育理 最终只在于 其 话 语 权 力 。
[ 2 1]

论的提出均受制于 外 在 的 制 度 环 境 , 高等教育理论 的解释力并非由理 论 体 系 本 身 所 决 定 , 更不是由某 个哲学家的某句名 言 所 决 定 , 而是具有很强的情境 性和历史性 。 正如 “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 ” 任何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也都是 精神的精华 。
[ 2 2]

功, 一切其他改 革 都 可 迎 刃 而 解 。 这 就 是 养 成 自 动
[ 2 8] ” 地进行大学 内 部 改 革 以 适 应 社 会 的 能 力 。 同样

不 同 学 者 有 不 同 见 解。赫 钦 斯 是高等教育适应 论 , 和阿什比不存在 谁 对 谁 错 。 准 确 地 说 , 二者都是对 的 。 在美国 , 高等教育是高度市场化的 , 赫钦斯反对 适应环境当然具有价值合理性 ; 而在英国 , 大学曾是 阿什比 主 张 大 学 要 适 应 社 会 也 是 明 智 极端保守的 , 的选择 。 不同的学术传统和历史情境会衍生出不同 的理论解释 。 不同国家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传统 和制度环境对高等 教 育 所 作 出 的 理 论 探 讨 , 彼此间

时代精神 的 精 华 。 从 柏 拉 图 的 《 理 想 国》 到卢梭的 《 , 爱弥尔 》 再到杜威的 《 民主主义与教育 》 莫不如此 。 因此 , 要弄清楚某个观点的是非曲直 , 就不能不认真 考察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意图 。 只有理解了历 史长河中时代精神的变动不居 、 参差多态 , 才能理解 高等教育领域不存 在 惟 一 正 确 的 理 论 , 彼此矛盾的 理论都有其合理性或适用范围 。 虽然不同时代或同 ·6·

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

?????????????????????????????????????????????????? 既存在竞 争 也 需 要 相 互 包 容 。 对 于 高 等 教 育 适 应 论, 不但不同国家的学者需要相互包容 , 同一国家不 同学者在学术 观 点 上 同 样 需 要 相 互 包 容 。 事 实 上 , “ 对任何高等教育理论的探讨都必须从实践出发 , 走
[ 2 9] 方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 。 出二元对立的语境 ”

解其作为一种理论 , 进步在哪里 , 不足又在哪里 。
参考文献 : [ ] 国际 1   乌尔里希 · 泰 希 勒 .迈 向 教 育 高 度 发 达 的 社 会 : 比较视野下的高 等 教 育 体 系 [ 译 .北 京 : M] .肖 念 等 , 科学出版社 , 2 0 1 4: 1 3 6. [ ] [ ] [ ] [ ] [ [ [ [ 2 6 1 2 1 5 1 7] 1 8] 2 5] 2 6]   杨 东 平 .大 学 二 十 讲 [ , 天津人民出 版 社 , M] .天津 : 2 0 0 9: 2 4 8, 2 5 3 2 5 4 2 5 1, - 2 5 1, 2 5 3, 2 5 2, 2 4 7, 2 5 0. [ ] 译 .北 京 : 人民 3 M] .滕 大 春 等 ,   包尔生 .德 国 教 育 史 [ 教育出版社 , 1 9 8 6: 1 2 5 1 2 6. - [ ] — —在 中 国 思 索 正 义、 效 4   汪丁 丁 .新 政 治 经 济 学 讲 义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率与公共选择 [ M] .上海 : 2 0 1 3: 9. [ ] [ ] [ ] 7 1 3 1 4 M] .陆   赫钦斯 .民 主 社 会 中 教 育 上 的 冲 突 [ 有铨 , 译 .台北 : 桂冠图 书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1 9 9 7: 1 1, 5 8, 1 9, 6 5. [ ] [ ] — —国 际 教 育 改 革 文 献 汇 8 9   王 晓 辉 .全 球 教 育 治 理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编[ Z] .北京 : 2 0 0 8: 7 7, 1 1 5 1 1 6. - [ ] [ ] 1 0 1 9 M] .王 承   约翰 ·S· 布 鲁 贝 克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 绪等 , 译 .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 9 9 8: 3 2, 3 2. [ ] [ ] [ ] 1 1 2 7 2 8 M] .滕   阿什比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 [ 大春 , 滕大生 , 译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 9 8 3: 1 2 1 3, - 7, 2 0. [ ] — —兼 析 病 态 适 应 的 教 育 [ ] 1 6 J .   鲁洁 .超 越 性 的 存 在 — ( )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2 0 0 7, 4 6. [ ] ] 2 0 J .   汪丁 丁 .转 型 期 中 国 社 会 的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框 架 [ ( ) : 财经问题研究 , 2 0 1 1, 7 1 3. [ ] ] 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 2 1 J .   黄宗智 .连接经验与 理 论 : ( ) : 开放时代 , 2 0 0 7, 4 1 0. [ ] 任何真正的 哲 学 都 是 自 己 时 代 精 神 的 精 2 2   郭华 .解读 “ [ ] , ( : 华” 社会科学版) J .昆明理工大学学 报 ( 2 0 1 3, 3) 1 9. [ ] ] 2 3 J .读 书 ,   汪丁丁 .复 杂 秩 序 涌 现 与 现 代 世 界 诞 生 [ ( ) : 2 0 1 3, 1 1 4 7. [ ] — —学 术 组 织 的 跨 国 2 4   伯顿 · 克 拉 克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 研究 [ 译 .杭 州 : 杭 州 大 学 出 版 社, M] .王 承 绪 等 , 1 9 9 4: 3 1 0. [ ] ] 2 9 J .中 国 改 革 , 2 0 0 5,   黄宗智 .走 出 二 元 对 立 的 语 境 [ ( ) : 1 7 6. [ ] — —走 向 从 实 践 出 发 的 社 会 科 学 3 0   黄宗 智 .认 识 中 国 — [ ] ( ) : J .中国社会科学 , 2 0 0 5, 1 8 5. [ ] 译. 3 1 M] .查汝强 等 ,   卡尔 · 波普尔 .科学发现的逻辑 [ 杭州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2 0 0 8: 4 9. [ ] 第1卷[ 3 2 M] .曹   尤尔根 · 哈 贝 马 斯 .交 往 行 为 理 论 : 卫东 , 译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 0 0 4: 2 6 7.

现代 社 会 中 高 等 教 育 既 以 高 深 知 识 为 基 础 , 又 植根于世俗的社会生活 , 它如此地有组织 , 又如此地 无序 ; 既如此高深 莫 测 , 又 无 比 的 世 俗; 既要服从和 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全部变化 , 又要尽 适应政治 、 全力保持自身的 个 性 , 坚 守 一 种 独 特 的 价 值 观。基 于高等教育的这种 高 度 复 杂 性 , 单纯争论某一个理 论的对与错没有实质性意义 。 复杂的高等教育系统 高等教育系统 中各子系统既相互 隔 离 又 存 在 互 动 , 既矛盾又统一 。 从实践出发的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将 , 注意力集中于高等 教 育 实 践 中 诸 多 “ 悖论现象” 而 不是 “ 坚持以一种 理 论 压 倒 另 一 种 理 论 …… 把 片 面
[ 3 0] ” 的真实当作 惟 一 的 和 全 面 的 真 实 。 就高等教育

适应论而言 , 它既不是绝对正确的 , 也不是绝对错误 的 。 它既具有历史 的 进 步 性 和 现 实 的 合 理 性 , 也具 适应永远是 有明显的局限性 。 对 于 高 等 教 育 而 言 , 第一位的 , 适应 论 是 第 二 位 的 。 适 应 论 作 为 一 种 理 论能否成立及其理论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适应本身 而 取 决 于 我 们 对 于 适 应 的 正 确 理 解。 的客观存 在 , 如果我们对于适应 本 身 产 生 了 误 解 , 那么适应论就 可能导致 某 种 错 误 。 只 有 对 于 适 应 本 身 有 了 彻 底 的、 正确的理解 , 才 有 可 能 发 展 出 更 加 合 理 的、 有解 释力的适应论 。 总之 , 高等教育中的任何理论都是一种人为的 建构 , 是思 维 规 律 对 于 社 会 规 律 的 探 究 , 具有情境 性、 历史性和可错性 。 按波普尔的说法 , 科学之所以 为科学就在于其可以被证伪而 尚 未 被 证 伪 。 如 果
[ 3 1]

一种说法一经提出 就 不 容 修 改 或 不 能 被 证 伪 , 那绝 不是科学的理论而只能是宗教的信仰 。 高等教育适 应论作为 一 种 理 论 同 样 如 此 。 不 能 把 其 视 为 超 时 , 空、 纯客观的 “ 真理 ” 或“ 谬误 ” 而应从具体的实践历 史和现代传统出发 ,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社会背 我国高等教育适 景出发来理解其 具 体 涵 义 。 当 前 , 应论作为一种理论在逻辑上虽然不够严谨 、 系统 , 但 它符合人们的常识判断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历史 及现代传统 , 具有相对合理性 。 和其他理论一样 , 高 只有回到特定 等教育适应论具有 历 史 性 和 情 境 性 ,
[ 3 2] 的历史情境 , 并基于 “ 理想言辞情境 ” 才能真正理

( 本文责任编辑   许   宏 )

·7·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0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30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9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