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本文关键词: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出处:《铜仁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加入以及我国民营保险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保险市场得到极大地充实,保险市场规模上升到了新的水平。然而,保险公司数量的激增,加剧了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除了保险产品本身的竞争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者单位】: 淮南联合大学经济系;
【基金】:2012年淮南联合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YN2012005)成果
【分类号】:G40;F840-4
【正文快照】: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作为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载体,承担起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但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这类人才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诸多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喜梅;胡宗进;;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玉红;;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喜梅;;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王艳蓉;王瑞梅;李云;;浅议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国强;;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林明凤;;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专业为例[J];当代经济;2013年16期
3 刘永刚;季秀杰;吴凤飞;;黑龙江省高校构建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5期
4 彭云艳;金英姬;;校企合作形式下金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5期
5 黄东璋;刘俊栋;;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1年78期
6 戴丽;王朗玲;;民办高校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12期
7 刘永刚;吴凤飞;罗中海;;加强高校与保险企业深度合作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4期
8 孙洁;;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与行业需求现状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凯;中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利人;丁孜山;唐淑娥;;保险教育与保险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兼论保险高职教育在人才兴业战略中的重要作用[J];保险研究;2007年10期
2 张瑞纲;;保险学课程教改浅析[J];河北金融;2007年08期
3 陈喜梅;;安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生共振关系研究[J];江淮论坛;2010年04期
4 邵宇;;论中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5 高建侠;;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年17期
6 杜世禄;黄宏伟;;高职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的角色与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期
7 张晓红;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钱胡风;;高职保险专业课程开发浅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3期
9 朴仁淑;刘江彩;陈显刚;耿惊涛;;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S1期
10 王继平;;“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迟旭;区域经济视域下吉林省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妍;吉林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耀南;加入WTO与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教育;2002年04期
2 夏学英;;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桂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职教研究;2010年02期
4 祝力维;王丽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5 付春生;;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6 徐岳清;;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0期
7 张孝理,张振平,杨大圣,李永清,蒋正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邹小荣;;知识经济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9 童金杞;;浅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1期
10 吴强盛;邹英宁;刘乐承;饶贵珍;王贵元;张义;;园艺专业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静;;创新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吴胜兴;;夯实“质量工程”,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玉明;邵秀英;;21世纪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孙文平;;工学结合 产教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边喜龙;谷峡;黄跃华;;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张泮洲;;论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兼论如何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7 王华;;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蒋培余;袁义厘;王燕红;李新乐;邵华;;独立学院护理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符春焕;;高师院校“顶岗实习”刍议——以云南省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荣日;刘晓莉;刘东升;;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李严;昆明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N];昆明日报;2009年
3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4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永霞;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N];酒泉日报;2010年
6 董伟;企业万名员工研发人才不足3人[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温红彦;创造 创新 创业[N];人民日报;2002年
9 江西农业大学 易文龙 王映龙;市场呼唤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世兵;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郭瑞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廉高波;中国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变迁与创新[D];西北大学;2005年
7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谢瑞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姚毓春;创业型经济与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刘春堂;XX移动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年
10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3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33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