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教师晋升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4大学教师调查”

发布时间:2018-01-05 22:23

  本文关键词:大学教师晋升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4大学教师调查” 出处:《复旦教育论坛》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晋升时间 大学教师 影响因素 大学教师调查


【摘要】:基于"2014大学教师调查"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大学教师晋升时间的个人背景因素、院校因素、学科因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测度了以上各因素对大学教师晋升时间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个人背景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是决定大学教师晋升时间的关键因素,而院校因素、学科因素以及社会资本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女性大学教师的晋升时间更长;社会阶层背景越高,大学教师的晋升时间更长;取得博士学位的时间越早,晋升时间越短;有博士后经历的大学教师的晋升时间更短。基于以上结论,建议高校应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制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2014 University Teachers" survey data, by means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s, the influences on College Teachers' promotion time colleges factors, subject factor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factor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is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above factors on University Teachers' promotion time using multiple linear. Study found that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s and the factors of human capital is the key factor of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s and the promotion time, factors, influence factors and subject factors of social capital is not significant. The female university teachers' promotion time longer; the higher social class background, University Teachers promoted longer doctoral degree; in earlier time, promotion time is short; there is a shorter time promotion postdoctoral experienc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appointment system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研究”(项目编号:71273101)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大学教师从事的是学术职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大学教师的职称晋升都以学术能力的不断增长并达到一定的标准为条件。因此,实现晋升是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学术共同体认可的重要标志,是每个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术志业的关键之一。晋升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元琴,梁保国;大学教师创新素质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忠俭;大学教师创新素质的初步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S1期

3 ;天津大学教师全部竞聘上岗[J];新长征;2000年09期

4 陈嘉;浅谈大学教师素质[J];云南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5 吕凤英;素质教育中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6 邹筑煜;大学教师在网络时代的新角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翔;大学与大学教师[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张传萍;;论大学教师之间的交往对个人科研的价值[J];中国电子教育;2002年01期

9 ;从大学教师到大款“二奶”[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08期

10 王培英;尊重行为心理演变规律 激励大学教师努力工作[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5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晏扬;大学教师的待遇真的“太差了”?[N];深圳商报;2010年

2 湖北 刘凯玲;大幅提高工资并非佳境 建立大学教师退出制度尤重[N];中国商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中国学生太多,,美大学教师培训“叫对名”[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 刘东风;影响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山;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邋田豆豆;不应片面追求大学教师“博士化”[N];人民日报;2007年

8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王海威邋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9 赵培源邋记者 张守帅;大学教师企业职工互换角色[N];四川日报;2008年

10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唐忠阳;基于公平偏好评估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契约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栋娟;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兴亚;当代大学教师角色困境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章小梅;大学教师服务学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靳宇倡;大学教师工作枯竭状况及相关因素[D];清华大学;2006年

7 王中奎;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强;大学教师—学校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韩小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特点解析及构建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雷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85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385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