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中国需要多少所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以制造业人才培养为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30 16:24

  本文关键词: 应用技术类高校 转型 制造业 人才培养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以制造业人才培养为视角,分析中国应用技术高校转型的规模及其空间匹配,研究认为提升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是制造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而应对制造业人才培养调整是我国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的突破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转型高校合适规模为700所左右,德国是中国较为理想的追赶目标;结合各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国内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最佳比例应在1∶1的现基础上逐步提高;此外,各区域人才培养规模的空间分布与制造产业协同性不强,中央应厘清各区域制造业发展定位,强化区域内转型高校功能分类,兼顾就业与产值地区差异,从全球视角整体联动推进。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ale and spatial match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the basic project of the manufacturing power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employe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priate sca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about 700 at the present stage. Germany is the ideal catch-up target for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alents training in various industries, the best ratio of domestic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gradually raised on the basis of 1: 1; In addition, the regional talent training scale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ordination is not strong, the central should clarify the regional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strengthen 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al transform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mployment and output regional differences. From the global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linkag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14JZD048) 国家社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与市民化协同联动机制研究”(14CJY017)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9.2
【正文快照】: 一、前言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面临着与产业结合不紧、远离实业发展需求、培养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严重削弱了高校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要实现高校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对接,缩小其与人们期望之间的差距,转型发展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锋;;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和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08期

2 何金平;邹平;杨丽宏;徐延宇;;试点探索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10期

3 孟庆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现实性与特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10期

4 杨睿宇;马箫;;浅议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J];商;2014年04期

5 佟迅;;西德高等工科学校重视应用技术研究[J];教育研究通讯;1981年03期

6 党惠清;齐鸣;;我校应用技术和开发研究取得较大进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7 王维坤;温涛;;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07期

8 张智;;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3年09期

9 赵晶晶;;瑞士应用技术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3年09期

10 肖冰;;结合实践教育加强应用技术大学学风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小珍;徐瑞云;陈桂娥;姚跃良;唐意红;;应用技术型化学化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丽丽;我省将试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N];甘肃经济日报;2014年

2 黄淮学院院长 介晓磊;加快提升转型发展水平 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N];河南日报;2014年

3 记者 龚雪 特约记者 梁炜;11所本科高校转向应用技术型[N];湖北日报;2014年

4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陆建非;转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怎样起步[N];光明日报;2014年

5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卢彩晨;地方本科转向应用技术型:难点与突破[N];光明日报;2014年

6 记者 王敬照;10所本科高校将转型应用技术大学[N];河北日报;2014年

7 记者 赵子忠;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将落户海东新区[N];大理日报(汉);2014年

8 本报记者 曹继军;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围绕“应用技术”谋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梁莹;地方高校如何在转型中华丽蜕变[N];广西日报;2014年

10 南宁学院党委书记 夏建军 校长 赖每 副校长 陈雄章;创新发展思维 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N];广西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惜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梁健;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3 雷蕾;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宋正恒;建设应用技术大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阙明坤;建设我国高水平民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丽颖;CDIO理念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影视实践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明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路径及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陈慧颖;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9 欧阳杨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赵紫燕;以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为目标的独立学院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1476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76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0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