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的课堂言语道德
本文选题:高校教师 + 言语道德 ; 参考:《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高校课堂是高校教师实现主力军作用的主战场,如何确保高校课堂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坚固阵地,就成为保证高等教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师课堂言语道德的提出,从本质上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使人向善"的教育内涵的回应,更是对高等教育领域高校教师课堂言语道德缺失现象的现实关照。高校教师的课堂言语道德是基于高校课堂言语规范基础之上的道德。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言语必须符合"共同语群体"的言语事实,从而规避课堂言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高校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高校教师应该成为高校课堂言语道德的主体,围绕"善"的宗旨并结合高校课堂言语行为的情境性,从道德理念、道德主体、道德智慧、道德实践等四个方面来自觉形成课堂言语道德。
[Abstract]:College classroom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college teachers to realize the main force. How to ensure that college classroom becomes the solid position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main melody and spreading positive energy become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roposition of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is in essence a response to the educational connotation of "making people become go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t is also a realistic concern for the lack of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of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The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is based on the norms of classroom speech.The particularity of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 determin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must conform to the speech facts of "common language group", so a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classroom language irregularity.So as to ensur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teachers should become the subject of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y should focus on the purpose of "goodness" and combine the situational nature of classroom speech a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moral idea, moral subject, moral wisdom, etc.Moral practice and other four aspects to consciously form classroom speech morality.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云杉;;“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2 裴文;规范的语言和言语的规范[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3 张茂聪;;道德智慧:生命的激扬与飞跃[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颖;;道德智慧教育与人生幸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檀传宝;;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易连云;马霖;;对立还是融合:对“5+2=0”的诘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袁茹;;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德育渗透[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晓静;;新时期我国体育课程的文化建构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徐财科;;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03期
8 蒋燕;黄婷;陈克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外向型人才培养1+N模式初探[J];才智;2011年32期
9 于浩;;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10 沈文通;成人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对策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3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5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姜浩;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自我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赖张青;大学生就业难对传统思想教育的挑战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志勇;小学教师日常生活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彦;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弱化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章洁琼;信息化社会中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梅;;语言的创造性和语言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3期
2 张福龙;;谈当下社会交际中的言语攻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南飞雁;;创作——首先要用言语方式写作[J];中学语文;2008年09期
4 徐郑慧;;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符号[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罗莹;言语交际中的话语角色失误刍议[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羊芙葳;;论趋利避害原则的解释力[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1期
7 李淑贤;教师的非言语评价[J];宁夏教育;2003年03期
8 董云川;;片段中永生——涂又光先生印象[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陈红燕;;动态观照下的言语规范与言语创新——当下言语规范状况的检视与批评[J];学术界;2013年09期
10 阿春;;父母应给孩子以下十大礼物:[J];小读者;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揭秘谎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地质大学 周莉;亮出你的风格[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施战军;历史生动的容颜[N];文艺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徐雪梅;舞蹈界:为批评的缺席而抱憾[N];北京日报;2001年
5 海秀;父母送给孩子的十大礼物[N];中国旅游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羊芙葳;谎言的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玉龙;微言考论[D];上海大学;2015年
2 王盛;论言语交际中的审美选择[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妍;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话语角色定位失误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方波;从墨子言语方式看墨学的兴衰起伏[D];西南大学;2013年
5 张云飞;教师言语方式的道德教育涵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金梅;语文课程视角下的科学言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小飞;制约言语交际的地点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8 张双;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何s,
本文编号:1765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76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