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与SPOC理论的青岛理工大学中建史混合式培养模式研究
本文选题:中国建筑史 + MOOC ; 参考:《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国建筑史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学科基础课,伴随建筑学专业的设立而建立,是各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发端于加拿大,兴起于美国的MOOC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迎合了信息时代中人们对于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其后出现的SPOC弥补了MOOC平台在小规模私人定制领域的不足,也快速席卷全球。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通过研究分析MOOC、SPOC和混合式三种教学模式,结合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建筑学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全文共分为6个部分展开论述:第1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系统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章分析了MOOC与传统教学和远程教育的区别,并以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史》课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第3章解析了SPOC与MOOC的区别,并列举多个国外案例进行研究。第4章首先叙述国内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情况,然后以上海共享课程为案例,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第5章着重介绍青岛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尝试。第6章对结论进行总结。
[Abstract]:The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China is a basic course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which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t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all schools. With the coming of big data era, MOOC, which originated in Canada and ros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catered to the needs of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n SPOC mad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MOOC platform in the field of small scale private customization, and quickly swept the world. Based on the above realistic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MOOCU SPOC and hybrid teaching model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hybrid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argeted and innova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which provide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al discipline.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chapter 1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defin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methods of this paper. Chapter 2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OC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distance education, and takes the cours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Histo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 case study. Chapter 3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POC and MOOC, and enumerates many foreign cases to study. Chapter 4 firs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teaching in China, and then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brid teaching model with Shanghai shared curriculum as a case study. Chapter 5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attempt of the course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pter 6 summarizes the conclusion.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092;TU-4;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青岛理工大学刘春媛设计作品选[J];包装工程;2011年02期
3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27卷总目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7年第28卷总目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29卷总目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简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简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30卷总目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简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简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郝明雷邋通讯员 高铂;青岛理工大学在我市建立研究院[N];济宁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曹玉洁;青岛理工大学开放办学重应用[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凌翔 本报通讯员 孙波 杨延生;青岛理工大学:以学科建设“培育”科研优势[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通讯员 孙波邋杨延生 本报记者 凌翔;青岛理工大学: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N];光明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张兴华 本报记者 王川;教育扶贫的“费县模式”[N];联合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孙波;青岛理工大建博士后站促成果转化[N];科技日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孙波邋本报记者 凌翔;为大学生建立人生精神账户[N];光明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孙波 裴根 杨延生 本报记者 王建高;内涵建设引领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孙军;青岛理工大学:青春需要珍爱生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凌翔 通讯员 孙波 曹玉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青;基于MOOC与SPOC理论的青岛理工大学中建史混合式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2 童星;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园网规划与设计[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3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1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