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慕课(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19 09:57

  本文关键词:慕课(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5年

慕课(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董晶  

【摘要】:进入21世纪,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发展起来,席卷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教育学者自互联网出现之始,就一直不断研究将互联网运用于推广教育的可能性——从上世纪60、70年代程序教学法的出现到本世纪伊始开放课程资源运动的兴起,再到现在慕课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优化升级,在线教育也没有停下研究与实践的步伐。 目前,在线教育中最热门的当属“MOOC”——大规模网络在线开放课程。我国在引入时将它翻译作“慕课”,它可以说是综合之前在线教育优点的“升级版”。对慕课的发展现状进行解读,考察它的历史脉络和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自身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了解慕课的特殊性;而且,慕课所体现出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目前高等教育的不足,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与方向。 慕课因为自身具有的大规模性和开放性,对传统的高等教育而言是巨大的挑战,而能否利用慕课积极应对挑战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同样也是难得的时代机遇。本论文就是打算从研究慕课的历史发展与其体现的特性出发,来探讨慕课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论文一共包含绪论、第一章“慕课的含义及历史发展”、第二章“慕课的分类——从cMOOC到xMOOC”、第三章“慕课的主要特征分析”、第四章“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结语”六部分组成。 其中,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选题的缘由、意义、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等开展研究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追溯慕课作为专有名词的由来以及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慕课的分类。按照作为慕课理论基础的学习理论的差别,本文大致将慕课分为cMOOC和xMOOC两类。前者的学习理论基础是连通主义,后者是更为传统的行为主义。之后分别对两种慕课各具代表性的一门课程进行分析,从中把握二者各自的特点,比较双方的差异。 第三章是本论文主体部分,主要进行慕课具体特征的分析。从它所处的网络环境看,慕课的大规模性和开放性因为互联网的延伸而无限扩大;从作为完整“课堂”的角度看,慕课与以前的在线资源完全不同,学习过程也从原来的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这一部分笔者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慕课同传统的线下课堂做了比对。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二者虽然在课程与教学的结构上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也同样明显。通过分析其中的异同,我们可以把握慕课更为具体的特征。 第四章的重心落脚于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因为慕课具有与传统线下课堂很多的不同,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传统线下课堂的局限和困境。所以,慕课的发展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章分四部分论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积极意义:首先分析慕课的课程教学模式给高等教育固有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然后从空间角度出发,论述了慕课环境下高等教育机构竞争与合作的必然性;接着从时间角度出发,,分析借助慕课平台,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中作用的加强;最后一部分则着眼于教师群体在这个渐变过程中自身职能的转变。 结语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慕课与高等教育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年02期

2 王左利;;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04期

3 蔡文璇;汪琼;;MOOC 2012大事记[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04期

4 李青;侯忠霞;王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5 约翰·巴格利;陈丽;年智英;;反思MOOC热潮[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6 韩艳辉;;MOOC起源及其概念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杨振涛;李玉顺;卿竹君;桑宇霞;;我国学习者对MOOC认同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11期

8 李京杰;;MOOC——一种新型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模式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年09期

9 周文华;郗芊蕊;;国际化视野下的MOOC发展现状与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13期

10 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艳丽;;MOOC教学模式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高教论坛;2015年07期

2 谭述晔;;MOOC环境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钢琴伴奏的编配与即兴演奏”课程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5年07期

3 严涛;;“慕课”热潮对汉语教学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5年17期

4 蔡斌;王朝文;;高校护理专业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马波;试谈思想政治校本课程所蕴含的创新性[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晏群;跨世纪中学教师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及教育内容的构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1999年S1期

7 吴振球;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影响与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李中亮;;和谐社会观照下的成人教育理念和改革[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陈呈频;论科技的发展与学校结构的演变[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S2期

10 袁运开,孙元清,线瑞琨,孙大文,张福生,吴铎,周美珍,宣桂鑫,周美珍,赵才欣,徐炳艳,章淳立,奚定华;再论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内涵及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运耕;;体用之辨与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赵晓玲;;浅议中医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谢建国;;高师教师信息意识和利用能力问题的探讨[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檀琳;;基于MOOC(慕课)的医学人文素质培育[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徐艳艳;马晨辉;;依托edX打造在线教学平台:基于华东师大的实践[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熊忠阳;唐蓉君;江成华;;联盟化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探索[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余明涛;;浅析青年教师的培养之路[A];2012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杨涛;;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冯;高校师生关系及师生交往状况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圆圆;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琳琳;企业和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明华;对审美生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吕钦忠;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义及其哲学依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伟;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与学生流失关系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伟卫;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伦理冲突及其批判[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银阁;《论语》感召下的初中生自我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晓庆;中学生数学阅读障碍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树芳;;大学外语课堂生态化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宋健峰;白秀广;;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对学生评教的再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桑新民;谢阳斌;;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李静;王美;任友群;;解放知识,给力心智——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对外关系部主任史蒂芬·卡尔森[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6 孙众;马玉慧;;课堂教学视频的力量——网络时代教师群体学习的新渠道[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黄荣怀;张晓英;陈桄;王晓晨;赵姝;龚朝花;;面向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8 侯勇;吾守尔·斯拉木;吐尔根·伊布拉音;周艳慧;张凯;;大规模在线课程非专用资源预测与查询调度[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6期

9 侯勇;吾守尔·斯拉木;于炯;周艳慧;;在线课程下的自适应查询调度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0年04期

10 于莉;;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涛;;浅析民办高校的MOOC应对之策[J];读书文摘;2014年10期

2 王立国;窦艳辉;;MOOC起源及快速发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年07期

3 杨振涛;李玉顺;卿竹君;桑宇霞;;我国学习者对MOOC认同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11期

4 黄孟遥;;MOOC给教师带来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08期

5 徐晓;张世波;;MOOC模式在高校整合中的应用前景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11期

6 周文华;郗芊蕊;;国际化视野下的MOOC发展现状与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13期

7 金陵;;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6期

8 李易飞;李霈瑶;;基于MOOC的学习困境及机制探讨——基于学习者视角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12期

9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3期

10 倪玮;;他们如相问,我在学MOOC[J];大学生;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乔礼;邵淑娟;;国内普通高校如何面对和利用“幕课(MOOC)”资源[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许南阳;马铁明;;试探MOOC促进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北京商报记者 李立勋;[N];北京商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荆戈;[N];新华书目报;2014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李立勋;[N];北京商报;2014年

4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刘杨钺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 刘戟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记者 邓晖;[N];光明日报;2013年

6 毛华扬 杨洁;[N];中国会计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邓晖;[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昝镇;面向MOOC的程序设计辅助教学系统[D];西北大学;2014年

2 董晶;慕课(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尤倩;MOOC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4 陈莉;MOOC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柳;MOOC兴起对高等教育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陈莉 >昝镇

>陈柳 >董晶

>尤倩

慕课(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慕课(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2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8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