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转换、路径优化和目标聚焦——五大发展理念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Abstract]: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put forward by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namely,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ing and sharing, are an organic whole,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ree levels: development motive force, development path, and development purpose.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re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China ha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and path.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must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heory,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power, closely revolve around the three important fulcrum points of coordination, green and opening, and further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path. Focusing on the goal of building and sharing, implementing the educatio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roviding mor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higher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people. In the reform practice of power conversion, path optimization and goal focus, higher quality, more sustainable and fairer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is achieved.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瑞;;地方高等教育的迷局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6年10期
2 唐景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高教改革发展——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顾海良[J];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06期
3 钟秉林;;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J];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4 马陆亭;;高等教育支撑国家技术创新需有整体架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5 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6 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01期
7 闵维方;;“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年01期
8 别敦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01期
9 董泽芳;王晓辉;;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及启示——基于对国外八所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的经验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徐永;;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形成机制及其检视:一个“国家行动”的解释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瞿振元;;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6年
2 瞿振元;;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透析[N];中国教育报;2016年
3 刘自成;;以五大理念引领教育综合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超;;当前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7年01期
2 黄国华;;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与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7年03期
3 张洋磊;;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工具理性主义特征分析——以重点大学建设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4 严山青;李君隆;;浅析“十三五”背景下朝鲜语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J];山西青年;2017年04期
5 陈越;;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原因与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6 本刊编辑部;;201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7 楚武干;戴小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01期
8 徐高明;;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内涵、动因及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01期
9 曾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10 徐高明;;动力转换、路径优化和目标聚焦——五大发展理念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秉林;;教育学术社团要重视提升专业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01期
2 刘国瑞;高树仁;;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3 钟秉林;;强化高校办学主体地位 促进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18期
4 宋福进;刘少雪;;中德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比较:背景、方式与遴选[J];现代大学教育;2015年04期
5 林杰;刘国瑞;;关于深化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03期
6 钟秉林;;深化综合改革,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J];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7 程接力;钟秉林;;我国大学与政府的法律关系:规范分析的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10期
8 宋华明;常姝;董维春;;美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范例探析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9期
9 秦惠民;解水青;;让理性之光点亮大学之灯——兼评张学文的《大学理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06期
10 别敦荣;;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性质及其运行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百花谭;杨先农;赵小波;;再论“中国特色”[J];现代人才;2012年05期
2 泾丰;“初级阶段”的提法有鲜明的中国特色[J];社会科学;1987年05期
3 贾秀兰;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S1期
4 李勤;;导读寄语[J];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008年Z1期
5 刘华清;“中国特色”不同于“有中国特色”[J];老年人;2003年01期
6 周琳;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城市建设研究——《文明:人与城市的对话》评介[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7 岳新凤;试论“中国特色”的含义[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8 梁栋;;藏书票艺术[J];出版史料;2001年01期
9 王增礼,杨树桐;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团发展道路[J];学会;2002年04期
10 宋晓平;学习江总书记讲话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拉美研究事业[J];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永民;;试论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理论的创新[A];弘扬革命传统,迎接时代挑战——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论文集[C];2002年
2 杨岳;;关于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代序)[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3 尚金锁;丁晓峰;闵永顺;;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国防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倪光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的信息化[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尚金锁;丁晓峰;闵永顺;;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国防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彦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7 徐建军;;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宋承林;;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9 戚义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A];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文集[C];2009年
10 魏宪朝;;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家弘;准确把握现阶段应然的“中国特色”[N];检察日报;2008年
2 记者 胡萌;第二届中国特色镇发展论坛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文昭;要正确使用“中国特色”这个概念[N];北京日报;2011年
4 陶文昭;要正确使用“中国特色”这个概念[N];马鞍山日报;2011年
5 李晓斌;重庆三镇获称中国特色镇 旅游新干线示范镇[N];农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鲜明的中国特色 正确的发展方向[N];江西日报;2012年
7 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找准突破口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土木;中国建筑多点中国特色才好[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N];文汇报;2005年
10 郑必坚;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洁;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论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建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苏星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田瑞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许瑞;中国特色的预防腐败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魏红英;有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晋;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路径[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2 刘薇;“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表达口译策略[D];苏州大学;2015年
3 夏雪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高峰;邓小平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思想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朱逸铮;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认知与接受状况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吴宗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周书羽;近五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中的中国特色表达的英译技巧[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施淇文;邓小平发展观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10 杨照航;功能加忠诚原则下政论文本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18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41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