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中国大学学部制改革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27 15:40
【摘要】:通过考察可以看出,作为组织的大学,不仅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组织特性和结构特征,而且是多种属性的集合体。其中学术属性是大学组织的本质属性,科层属性是在为学术属性服务过程中衍生出来的非本质属性,承担学术研究与传授知识是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存在的最低限度要求和最基本社会使命。与此相应,大学组织结构主要由学术组织结构和管理组织结构两部分构成,其中学术组织结构是大学组织的核心结构,管理组织结构主要是学术组织结构的辅助和服务结构。学部就是在西方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演变中形成的重要学术组织,在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学部经历了从产生——发展——改革——再发展的变革与调整过程。时至今日,学部依然是众多西方大学中重要的学术组织,学部制仍然是西方大学中重要的学术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模式。中国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大学的学术组织结构和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信息化大背景和中国社会快速变革时代的外部环境下,以学院制为主要学术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中国大学,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关系失衡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大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国家层面不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意志,还是跨学科研究不断加强的趋势,抑或是大学内部学术组织不断要求学术自由的心声,都要求中国大学进行以学术组织变革为核心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部分研究型或综合性大学基于进一步激发内部学术组织创新活力,推动学术力量整合,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彰显学术自由之目的,借鉴世界先进大学的经验和做法,陆续启动了学部制改革。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对三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学部制改革实践情况进行了呈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学部制改革的学理支撑、类型划分和改革路径三个方面对中国大学学部制改革进行了学理层面的分析与解构,最后基于第三者的视角和主观的判断对学部制改革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和反思。提出学术自由、人本精神和管理高效是学部制改革的三大学理支撑;学部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三种类型,即从组织特性上把学部划分为行政性组织和学术性组织两大类,从组织结构和权力类型上把学部划分为实体型、虚体型和实虚结合型三种类型;学部制改革主要有整体性改革、局部性改革和试点性改革三条路径。学部制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彰显了学术权力、克服了学科划分过细、提高了管理效能、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方面;由于学部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着配套政策不健全、校内管理体制不顺畅、干部教师不支持等障碍,造成目前学部制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疑惑,主要体现在学部制改革是否必要、学部的设置是否合理、学部的功能定位是否准确、学部的层级结构是否合适、学部的组织架构是否合理、学部的运行机制是否完善六个方面。虽然中国大学进行学部制改革利弊共存,得失共有,但对待这一关涉中国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重要改革的正确态度应是:进一步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紧抓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机遇,以世界先进大学为榜样,善于发现问题和不足,善于学习经验和做法,坚持并积极推进学部制改革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未来中国大学进行的学部制改革不仅要体现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还要与现代组织管理的扁平化发展趋势相适应,更要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相协调,即中国大学进行学部制改革后建立的学部既是能充分体现大学学术自由、保障教授治学和民主高效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也是适应中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大学内部治理制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


本文编号:2642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42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