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翻转课堂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发展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3:39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以及研究者的注意,尤其在今天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普及的教学背景下。近几年来,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都层出不穷,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翻转课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翻转课堂与批判思维倾向的关系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翻转课堂下批判思维倾向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通过CCTDI-CV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重庆大学大一两个层次(一级和三级)八个班级的学生展开调查,旨在了解翻转课堂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发展的影响。每个等级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采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本文的研究问题包括:1)在翻转课堂下,根据CCTDI-CV问卷,不同等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上有何变化?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何异同?2)在翻转课堂下,根据CCTDI-CV问卷,不同等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的七个维度(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性,好询问性,认知成熟度)有何变化?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何异同?3)不同等级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下,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发展产生异同的可能性原因是什么?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一级以及三级的学生的总体批判性思维倾向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2)从批判性思维倾向的七个维度来说,翻转课堂模式下,一级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自信性方面有显著性提高,而传统课堂除了好询问性有了明显的降低外,其他六个维度没有产生显著变化;3)不同等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翻转课堂模式学习后,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发展产生异同的可能原因包括教学活动,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等。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能够改进翻转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例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师生、生生互动环节需要保留,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去锻炼信息搜索、文本分析和总体归纳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要具备尽量完善且详细的评价体系。这不仅为我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也为学生进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维倾向提供了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2;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爱丽;;“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2 刘邦奇;;翻转课堂的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18期

3 陈李艾伦;;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曾娅妮;;职业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4年33期

5 程显栋;张祖志;;翻转课堂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11期

6 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年06期

7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10期

8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7期

9 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3期

10 张畔枫;黄晓鹂;;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组织与设计[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蓝蓝;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飒;翻转课堂及其在中国应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李琳;翻转课堂下数学优等生学习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贺玉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何文涛;翻转课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曾金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及其与人格特质、成就目标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4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54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