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23:20
【摘要】:国家意识是国民对本国的认知,是在心理、情感上的认同与肯定,是自觉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为本的观念,它体现着国民对国家的归依感与大局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要求对国家意识的把握应具备全球视野并不断扩展其内涵,树立共同体意识与忧患意识,以人民为中心意识与历史使命意识。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与建设者的大学生群体,虽有较为强烈的爱国情感,但部分学生的国家意识相对欠缺,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全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意义。首先,从说文解字角度定义“国”、“家”,结合中国传统的“家国”观念以及西方学者对“国家”的内涵理解,从国与国、个人与国家、人与自身等关系角度及意识的形成过程出发界定“国家意识”,同时对“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国家观念”进行辨析,进而把握国家意识的特征与国家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此外,结合“新时代”与养成教育的内涵理解,进一步界定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的内涵。其次,对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二是集体主义教育理论,三是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最后,阐释了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对问卷及样本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把握样本及基本情况。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整理相关数据并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大学生国家意识及国家意识养成教育主流向好,同时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也存在些许问题,具体表现在: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理念未充分贴近学生及实际,缺乏针对性;教育目标衔接不到位,缺乏系统性;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全面性;教育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性;最后,从国家意识养成教育顶层设计与全面性教育重视不足、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基础环节不完善、部分大学生不重视国家意识的自我养成、网络负面信息及西方错误思潮的弱化作用、国家意识养成教育联动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针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立足学校教育探求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贴近学生及其生活与发展的实际,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国家认知及国家意识现状;二是明确精准教育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及为谁培养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要培养兼具理性爱国认知与情感的“爱国践行者”;三是要整合优化教育内容,立足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更具全面性与系统性。四是要创新多元教育方式,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国家意识形态等的灌输,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国家认知与爱国情感;五是要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的合力作用,将大学生对国家的真挚情感自觉地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习得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经常性的行为习惯,实现自律到他律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1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国华;何珍;;国家意识的历史发展与时代培育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2 任昒;;新时期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探析[J];文存阅刊;2017年17期
3 王静芳;;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经验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史海威;;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8期
5 吴礼昌;;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教育[J];教育;2009年24期
6 汤先萍;杨露露;;新疆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实现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年18期
7 汤先萍;杨露露;;论新疆地区国家意识教育有效途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王郁;敬瑞霞;黄铁军;;地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建构——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为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年轻人的国家意识[J];廉政w,
本文编号:2671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7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