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04:43
【摘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会化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行为敢于创新,逐渐用自己的眼光审查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断是非。因此,深入掌握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特别是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经济起飞并迅猛发展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社会改革大潮使得社会价值观念急剧变化。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九十年代,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此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对抗,使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感到茫然失措,不知所从,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而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时期的新时期大学生,其价值取向必然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是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和振兴中华的重要依靠力量,大学生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接受着高等教育,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受着社会潮流的影响并逐渐形成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使得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价值取向层次趋于多元化,更具兼容性;价值取向目标趋于现实化,更具务实性;价值取向主体趋于个体化,更具主体性;价值取向标准趋于宽容化,更具可塑性。同时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四个方面。 虽然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新时期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核心价值观,确定积极的、实际的价值取向。为了帮助新时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首先就要清楚影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导致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形成因素也表现在多方面,主要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影响的外在因素有社会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偏差,家庭生活背景,西方思潮冲击,虚拟网络迷惑;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自身因素包括自身性格特点,心理准备情况。 作为天之骄子的新时期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会随着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某一时期甚至还会引导社会的发展。所以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帮助新时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帮扶新时期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同时这项工作也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要有艰苦细致的态度。要注重教育引导,文化引领,实践锻炼,个别指导的多方面的配合,全面、协调的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综合的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仔细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形成因素,有利于正确掌握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摆脱单一、空洞和脱离学生实际的德育模式,逐步摸索充满活力、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建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全新教育理念,引导新时期大学生逐步建立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阚乃虎,牛永辉;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趋势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9期

2 苏景萍;市场经济发展与大学生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变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杨樱;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观教育[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6期

4 李世芬;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引导[J];长春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5 薛凤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价值取向简析[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6 陶也青;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兼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任务[J];南昌高专学报;1995年Z1期

7 孙策;;价值观教育研究——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5期

8 ;论文摘编[J];思想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9 朱前星;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报告[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朱前星,彭秀珍;论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主流与支流的冲突交融[J];商场现代化;2004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天弘;;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熊幼松;;关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金维克;;从“法轮功”邪教的泛滥看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历史重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王海波;;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6 曾念福;;谈新时期农业县图书馆的改革[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马晓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A];第二届(2002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2年

8 郑重;;浅谈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9 解晨;;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的策略与实践[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齐国新;何青贤;;新时期小康文化建构谫见[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世平(作者单位:常宁市一中);新时期师德失范现象及对策[N];衡阳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王辛 记者 谢海阳;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加成熟[N];文汇报;2002年

3 刘良群(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新时期的组工文化特征[N];组织人事报;2005年

4 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所 王丽;浅谈新时期如何开展好企业工会工作[N];经理日报;2005年

5 河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朱海风;新时期大学校长角色如何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记者 卢建宁 实习生 杨和奎;不断提高素质做新时期合格农村基层干部[N];广西日报;2005年

7 刘亚玲;把好“五关” 锻造新时期合格党员[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8 古浪六中 崔改存;班主任工作方法谈[N];武威日报;2005年

9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学春;新时期中学领导干部要树立五种观念[N];武威日报;2005年

10 胡建华;新时期企业统计建设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报;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兰雪梅;新时期我国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周彬;论新时期军校学员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松波;新时期统一战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河南大学;2009年

5 杨晓梅;新时期黄石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松林;论新时期民办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欣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徐峰;新时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思考[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璐;新时期我国受众调查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2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72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1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