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言论责任感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02:53
【摘要】: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它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提供便捷,而且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及信息的渠道。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人群,他们不仅是网络信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更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和制造者。然而,大学生尚处于身心发展的完善阶段,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尚不成熟,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借助网络的虚拟平台,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阐述个人的某些不成熟、较片面的网络言论,对他人思想认知以及社会秩序、国家形象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大学生在网上发表盲目性、非理性、自我放纵以及旁观主义的网络言论,分析大学生缺乏网络言论责任感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危害;对社会秩序及正能量传播的破坏;对国家形象甚至国家与人民利益的损害等消极影响。其次,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网络媒介素养及培育机制不健全四方面探究造成大学生网络言论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最后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及构建网络言论责任感培育的长效机制四方面探寻对策,努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言论责任感,使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权利与相应的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到言论与后果的关系,使个人行为不能超越国家意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使当代大学生真正达到一种“求真、向善、臻美”的网络言论责任感的价值诉求。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678342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百军;;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熊志强;;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3 杨静娴;;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重塑的特点和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陈大勇;刘清才;;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11期
5 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11期
6 逄锦聚;;关于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10期
7 刘左元;李林英;;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4年05期
8 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年23期
9 李克荣;张俊桥;;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9期
10 胡飒;;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678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7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