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偏差及现实选择研究
【图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6图1.1 研究技术路线图Figure 1.1 Technology roadmap of study1.4 主要问题及创新之处1.4.1 主要问题①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边界范围如何界定,其本质属性与相似概念有何差异性的特征;②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历史各个阶段演变中,每一种价值的选择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造成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偏差的根本成因该指向何处;③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应遵循何种原则与要求,其现实选择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实施相关措施予以保障。1.4.2 创新之处①对传统价值目标研究模式的突破。虽然从价值目标的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价值取向问题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解释高等教育主体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上始终无法做出清晰的回应。因而,本研究尝试从高等教育主体的视角为切入点,重点从社会、大学、个人大三主体展开研究,以揭示各主体价值追求的特征及各主体之间的价值利益关系;②摒弃哲学思辨框架下的泛价值研究。以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演变历史作为研究的基本立论依据
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总得说来,传统工具主义价值取向教育活动在一味受外部关系规律支配的自发状态下,已经沦为了社会需隶”,,变得盲目,完全丧失了发展的独立自主性。上所述,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应是指导高等教育活动对其内外部关遵循与矛盾的处理水平之上,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够实现其良性发展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现实选择路径据上述分析总结,同时参照图 5.1,我们可以发现,高等教育的社会、大学体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进而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等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形态等诸多因素,最终达到使高等教其自身价值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同时,社会、大学、个人三个维度之间密的联系,这必然会使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而当任何一方的得到过度放大的时候,必须会牺牲另外两者的价值利益,这也是高等教向偏差形成最本源性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春;浅析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薛萍;浅论当代教育价值取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黄复生;从“俯视”到“平视”:新世纪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4 桂建生;论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4期
5 李伟艳;再论教育价值取向[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杨薇;;当前家长教育价值取向剖析——以家长选择课外培训班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7 刘松;胡卫东;;论创新教育价值取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0期
8 胡卫东;刘松;;论我国正确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依据[J];职业时空;2008年10期
9 于芳;;影响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几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0期
10 王楠;缪凌云;;浅议我国现行教育价值取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玉忠;;新课程标准期待新型体育教师——从新课程标准视角透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黄纯;;浅议素质教育与班主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巴州区斯连中心小学校长 张君;匡正教育价值取向 塑造学生美好心灵[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山西省大同南洋国际学校校长 王国平;走出教育服务的误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教育现代化:理念与行动[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教育公平:新中国60年的求索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涂艳国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育人为本: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庶文;“动物凶猛”时代:怎样教育孩子?[N];凉山日报(汉);2012年
7 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侯长林;高职教育应该坚持完整人的教育观[N];光明日报;2012年
8 吴越;基础教育需要重大战略转型[N];天津教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袁新文 董洪亮 赵婀娜 倪光辉 伍修琼;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N];人民日报;2009年
10 张伟 南开区长治里小学;昂首向教育家之路迈进[N];天津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胜;从“逃学”到“向学”[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歌;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教育与自由主义”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段娜;论教育的德性——应然的教育价值取向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熊文;论美国通识教育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D];云南大学;2016年
4 靳宁宁;让教育诗意的栖居在焦虑中—教育焦虑的逻辑与回归[D];宁夏大学;2016年
5 许才云;当代中国社会冷漠症及其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黄银;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偏差及现实选择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石菲菲;农村初中辍学学生教育价值取向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黄颖;初中科学课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武林剑;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D];渤海大学;2012年
10 郭英娜;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反思[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5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8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