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08:01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也突出了人才的核心地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成为高校的使命。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鉴定人才、保证引进人才质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是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评价出发,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峰高原学科为例,构建高校人才评价多元指标体系。论文结果可为学校人事部门制定人才引进、绩效考核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广泛调研并梳理了国内外人才评价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考核评价对象的职称、论文数量、获奖情况等,较少考虑评价对象的创新能力、国际合作能力等因素;评价体系的设计相对较为笼统,缺少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本文结合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特殊需求,研究构建评价指标多元、内容完善、具有动态性及可操作性的高校人才多元评价指标体系。(2)采用德尔菲法与问卷调查法,确立以学术成果、学术影响、学术创新、学术发展与国际合作为一级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并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峰高原学科的发展状况,调研范围覆盖12个一级学科。通过第一次指标筛选,考虑到学科的差异性,将12个学科划分为三类,即工程类、管工类、计算机类。在实施四次专家问卷调查,专家意见趋于集中后,完成评价体系指标内容构建。为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领导。(3)指标权重及评价细则的确定。根据第五次专家问卷采集到的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借助数据分析软件Matlab和Yaaph,计算评价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验证计算结果一致性。通过第六次专家问卷,对不同的评价量表制定对应的动态及可操作性评价细则,完成整个高校人才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任务。最后,论文借助案例应用,验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同时深入研究了指标的来源与数据的可得性,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可视化图形展现学者的各项指标,丰富了人才评价内容,也指出了本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7
【图文】:

框架图,框架


研究路线及框架

专家组,问卷调查,成分,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院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发放渠道,第一次专家问卷共发放 60 份,回收问卷 52 份,回,达到预期要求。关于第一次专家问卷调查对象的组成分布,

问卷调研,领域,专家问卷调查,专家问卷


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助各种问卷发放渠道,第一次专家问卷共发放 60 份,回收问卷 52 份,回收率 85问卷 51 份,达到预期要求。关于第一次专家问卷调查对象的组成分布,如图 3.1图 3.1 第一次问卷调查的专家组成分布参与第一次问卷调研的 51 位专家的研究学科领域分布,如图 3.2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君科;;多元评价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3期

2 刘春红;;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02期

3 戚少丽;李玲;裴淑红;;基于过程性考核构建审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J];商业会计;2018年01期

4 丁爱琴;;构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化学实验多元评价体系[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5 曾琳玲;;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评价运用[J];教育科学论坛;2018年17期

6 张暖;;多元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优势分析[J];学周刊;2018年26期

7 林志鹏;;棱镜下的多彩世界——新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J];新教师;2014年04期

8 董梅;;浅谈新课程下多元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9 杜海燕;;多元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精彩[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09期

10 刘卫生;;注重课堂教学多元评价 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淑红;景松峰;;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2018年

2 曾繁京;;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改革构建中职学生多元评价机制的研究[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4年

3 陈英杰;;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全面发展[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师陶学刊》(2017年1-2月刊)[C];2017年

4 郭芳昕;;课堂——多元评价的主阵地[A];2016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6年

5 程建丽;;通过多元评价 培养作文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2018年

6 赵合立;;实施多元评价 提升教学质量[A];2012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玉辉;;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教师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董应全;雷瑛;王涵一;;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C];2018年

9 徐晓萍;袁继成;戴晋;姜来;;新课改下初中音乐多元评价方式实践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2017年

10 龚丽琳;王欢;孙辉;邓新蕊;;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多元评价方式实践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原春琳;多元评价力促高考良性循环[N];中国青年报;2007年

2 耿银平;用多元评价为奥数降温[N];光明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杨频萍 汪晓霞 陈立民;淡化“学术GDP”,多元评价育人才[N];新华日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于淼;难破唯分论 “分数银行”或将无疾而终[N];中国产经新闻;2017年

5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副校长 胡尧兴;多元评价立起大写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7年

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校长 黄新古;从理念到体系探路评价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周晓东;新政“十条”重铸“安徽工匠”[N];江淮时报;2017年

8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文化馆 龚建军;寻找生活的美[N];美术报;2017年

9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李昆;研学旅行重在“研”不在“旅”[N];中国教育报;2017年

10 耿银平;“过度补习”呼唤多元评价体系落地[N];太原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峰;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创客教育多元评价系统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2 张振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多元评价的分析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董海燕;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多元评价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4 段林博;高校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蒋丽萍;小学低年段英语多元评价的校本化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王翠;多元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

7 王芳芳;信息技术课堂中高中生多元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8 高垒;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张瑜;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任娟;发展性学业评价之多元评价主体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3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43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