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22:09
【摘要】:网络治理是一种强调通过互动和协商实现治理的新型治理理论。中外合作办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到中外方合作者以及多种利益相关者,适用网络治理理论。本文基于网络治理理论,分析网络治理理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适用性,提出政府、办学者和社会分别针对入口、过程和出口进行保障的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并且实施三种网络治理机制:协调、整合与信任,从而构建外部的政府与社会以及内部的教师、学生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质量保障体系。
【图文】:
·教育管理·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外合作办学的网络中,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协商与合作。政府主要在立法、规划、资质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办学者在自身运作、管理及行业自律上不断完善,社会各界主要作用于舆论监督与办学评价。这种多元主体、全方位的保障模式,共同构建起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立体框架体系。利用网络治理理论,借鉴琼斯等人(1997)提出的经典的网络治理模型[3],本文构想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网络治理体系,如图1所示。图1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网络治理架构(一)政府:中外合作办学的入口保障网络治理理论赋予政府更大的灵活性,在承认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政府的作用。在网络治理中,政府有着“元治理”的角色,不仅承担着构建网络和维护网络的重任,同时也是各方的一个通道,通过政府,其他主体之间可以更为充分地交流、沟通与协商。在网络治理的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则要求政府转变其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权力运作的方式,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网络化政府”,成为协调者和监控者中的一员。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对教育主权进行保护,对学生和家长权益进行保护,防止低水平的重复设立,控制中外合作办学“连锁店”。因而在总体上鼓励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对中外合作办学加大了宏观监管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着眼于增加教育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但在甄别、?
·教育管理·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外合作办学的网络中,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协商与合作。政府主要在立法、规划、资质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办学者在自身运作、管理及行业自律上不断完善,社会各界主要作用于舆论监督与办学评价。这种多元主体、全方位的保障模式,共同构建起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立体框架体系。利用网络治理理论,借鉴琼斯等人(1997)提出的经典的网络治理模型[3],本文构想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网络治理体系,如图1所示。图1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网络治理架构(一)政府:中外合作办学的入口保障网络治理理论赋予政府更大的灵活性,在承认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政府的作用。在网络治理中,政府有着“元治理”的角色,不仅承担着构建网络和维护网络的重任,同时也是各方的一个通道,通过政府,其他主体之间可以更为充分地交流、沟通与协商。在网络治理的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则要求政府转变其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权力运作的方式,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网络化政府”,成为协调者和监控者中的一员。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对教育主权进行保护,对学生和家长权益进行保护,防止低水平的重复设立,控制中外合作办学“连锁店”。因而在总体上鼓励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对中外合作办学加大了宏观监管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着眼于增加教育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但在甄别、?
【图文】:
·教育管理·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外合作办学的网络中,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协商与合作。政府主要在立法、规划、资质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办学者在自身运作、管理及行业自律上不断完善,社会各界主要作用于舆论监督与办学评价。这种多元主体、全方位的保障模式,共同构建起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立体框架体系。利用网络治理理论,借鉴琼斯等人(1997)提出的经典的网络治理模型[3],本文构想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网络治理体系,如图1所示。图1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网络治理架构(一)政府:中外合作办学的入口保障网络治理理论赋予政府更大的灵活性,在承认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政府的作用。在网络治理中,政府有着“元治理”的角色,不仅承担着构建网络和维护网络的重任,同时也是各方的一个通道,通过政府,其他主体之间可以更为充分地交流、沟通与协商。在网络治理的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则要求政府转变其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权力运作的方式,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网络化政府”,成为协调者和监控者中的一员。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对教育主权进行保护,对学生和家长权益进行保护,防止低水平的重复设立,控制中外合作办学“连锁店”。因而在总体上鼓励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对中外合作办学加大了宏观监管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着眼于增加教育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但在甄别、?
·教育管理·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外合作办学的网络中,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协商与合作。政府主要在立法、规划、资质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办学者在自身运作、管理及行业自律上不断完善,社会各界主要作用于舆论监督与办学评价。这种多元主体、全方位的保障模式,共同构建起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立体框架体系。利用网络治理理论,借鉴琼斯等人(1997)提出的经典的网络治理模型[3],本文构想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网络治理体系,如图1所示。图1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网络治理架构(一)政府:中外合作办学的入口保障网络治理理论赋予政府更大的灵活性,在承认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政府的作用。在网络治理中,政府有着“元治理”的角色,不仅承担着构建网络和维护网络的重任,同时也是各方的一个通道,通过政府,其他主体之间可以更为充分地交流、沟通与协商。在网络治理的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则要求政府转变其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权力运作的方式,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网络化政府”,成为协调者和监控者中的一员。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对教育主权进行保护,对学生和家长权益进行保护,防止低水平的重复设立,控制中外合作办学“连锁店”。因而在总体上鼓励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对中外合作办学加大了宏观监管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着眼于增加教育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但在甄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探索 合作 发展——上海电机高专中外合作办学之路[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胡杨林;北京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复审[J];出国与就业;2002年19期
3 徐洁;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10期
4 赵晖;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坚持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陈荔,董苏;在开放中规范 在合作中做强——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3年04期
6 ;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向高层次高水平迈进[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1期
7 黄萌生 ,司亚迪;中外合作高校如何进行人才培训——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J];人才w
本文编号:2744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4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