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方法论视域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20:43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实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以显性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有利于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方法论的视域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剖析:通过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分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阐释为什么实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通过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分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阐述实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谁来实施和对谁实施的问题;通过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阐明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产生和成因问题;通过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分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过程,论述怎样实施的问题;通过社会评价研究方法陈述怎样评价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是在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优化教育系统、构建主体互动模式、处理好各种矛盾、遵循教育过程中“三个统一”的规律,以及做好教育评价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提高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图文】:

高校,外部环境,三层


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自身的矛盾,即高校隐性思想政逡逑治教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身思想品德发逡逑展的矛盾。具体如图5-1所示:逡逑恚栽隐乜思想故治逡逑,逦教f系统志外都级逦\逡逑;邋/邋\逡逑/邋皂栽魄权思想邋\逡逑\逦/逦射邋A逦\逦/逡逑I逦J邋j邋-逡逑\逦鼓■诒教育j体逦j邋/逡逑X\\邋\邋Is逦J邋/逡逑图5-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层矛盾图逡逑5.邋2.1.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逡逑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第一层矛盾,也逡逑是外部矛盾。所谓外部矛盾,与“内部矛盾”相对,主要是指一事物与其他逡逑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其中任逡逑何一个具体事物,既存在着自身内部的矛盾,又与外部事物处在矛盾联系中。逡逑-78-逡逑

内部矛盾,高校,受教育者,教育者


的方式处理内部矛盾。逡逑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部矛盾主要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逡逑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具体如图5-2所示:逡逑C逦n逦r逦\逡逑教育者*逦>受教育者逡逑'邋教育情境邋’逡逑V逦^逡逑图5-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图逡逑第一,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思想政逡逑治品德规范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逡逑的矛盾表现出来,体现在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不平衡之中,逡逑并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逡逑深化,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邋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与逡逑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如此。逡逑首先是教育者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逡逑盾。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逡逑德的代表,而受教育者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与教育者对他们提出的要逡逑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稳态过程,高校


图6-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态过程逡逑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态过程第一阶段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者逡逑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学习认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目的、逡逑教育内容,熟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如何构建教育情境。在这个阶逡逑段中,教育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要有全面的认逡逑识和纯熟的工作技巧,这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基础之一;要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逡逑需求有准确的把握,了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这样才能针对大学生的特逡逑点和需求编制、设计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大学生易于接受且能逡逑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熟练灵活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逡逑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有深刻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吸逡逑收”得多,这样在教育者内化的过程中才会少“打折扣”。在这个阶段,教育逡逑者是“内化者”的角色。第二阶段是教育者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隐藏高校逡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欣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的原则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02期

2 刘欣欣;;社会系统视域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中州学刊;2017年11期

3 呼和;彭庆红;;个体自我教育机理及其实现: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研究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11期

4 左鹏;张晓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8期

5 刘欣欣;李晓光;;社会过程研究方法视域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7期

6 李晓光;;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06期

7 段辉琴;陆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8 张红霞;;我国传统美德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6年12期

9 赵成福;;论教育学方法论研究的发展——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角度分析[J];高教学刊;2015年18期

10 王学俭;张哲;;多维空间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年

2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广杰;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客体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2 苏令银;主体间性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金坤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潘玉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人学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探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赵志阳;狄尔泰精神科学方法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吴娇娇;二十世纪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启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王蕊;英国隐性德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5 邹杨华;高校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冲突与调和[D];中南大学;2013年

6 苏吉;主旋律电影的德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徐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高永生;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冯晓淑;政务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10 修靖慧;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2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92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