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5:10
【摘要】: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生活于世界中,必然需要有所知、有所依;在深层次反思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需要有个能安身立命的场所——信仰。世界文明走过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中世纪的神学膜拜,到宗教信仰,再到“上帝死了”信仰回归理性。信仰走下神坛,褪去宗教的外衣,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信仰将何去何从?第一次实现了科学与信仰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坚持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前进的核心动力源泉。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生力军,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培育青年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凝聚青年力量的重中之重,但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迷茫和精神家园失却等问题。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塑造人、培育人方面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尚需我们构建完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品质,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需要,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一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锚定了新坐标、创造了新的条件。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代的核心价值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最根本的精神动力。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走向。他们能否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否坚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但是,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以及大学生自我发展矛盾的干扰下,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和完善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紧迫且至关重要。第二章,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阐释。首先,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内涵进行了考察,从内涵、构成、本质角度对信仰进行了“本源性”解释,从“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生命关照、“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图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三个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逻辑,又在厘清信仰教育基本内涵基础上解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内涵。其次,从信仰的必教性、可教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层面,反思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依据。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国外文化中挖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想资源。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机制的探究。主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自然前提、社会前提和文化前提,剖析了以“信”为核心的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精神构建结构及其动态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生基本遵循这样的过程:信仰主体需要引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相信和认同,经过主体内在发展和外在干预推动信仰情感的强化和信仰意志的提升,信仰人格最终形成,信仰行为实践成为信仰人格的外显并巩固和强化已经树立的信仰。即经过需要认同机制、伦理内化机制、心理整合机制和行为实践机制,最终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格形成。第四章,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审视。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的“三角互证法”,把握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体制机制建设和实践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状况、呈现新的时代特点及其信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将调查数据、现实访谈、生活观察上升为理论分析,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状况及其效果进行基于现实考察的整体把握。第五章,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作用于大学生的过程及其诱因剖析。基于第四章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的解读,探寻这些问题怎样具体影响大学生信仰的生成,从信仰生成的知情意行过程详细地分析了问题作用于主体的过程,便于理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怎样具体影响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然后,从国内外环境、教育自身因素、大学生主体因素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追本溯源式反思。第六章,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构建。在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原因及其作用于大学生的机理的具体剖析的基础上,最后一章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构建建言献策。从信仰对象的角度,要在信仰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构建,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品质;夯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制度依托和机构平台建设;从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载体角度完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体系构建;加强党委组织领导、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各类课程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协同保障机制;从信仰者的角度,要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主体觉醒。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79428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794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9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