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美国荣誉教育与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与探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1:23
   荣誉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解决人才培养的“均质化”问题,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专门为高水平学生设计的一种教育模式,其以教育对象的高水平性、教育模式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形式。美国作为世界上荣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研究其荣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与之相类似,我国自1978年创办中科大少年班开始,到2009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以来,再到现在高等教育正处于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的新时期,这是中国式“荣誉教育”不断探索的实践历程。同时,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在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通过对美国荣誉教育与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将会对我国继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以上目标,本文拟从文献研究、美国荣誉教育、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中美两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问题与启示五个部分对全文进行研究。文献研究部分,即第一章绪论。以“美国荣誉教育”、“我国‘拔尖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词对中外文献进行梳理,明确了荣誉教育、拔尖计划和培养模式的相关内涵,探究了国内外关于美国荣誉教育和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美国荣誉教育部分,由第二章“美国荣誉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构成。具体来看,在历史演进部分,主要从起步确立期、组织发展期和全纳普及期三个时期进行划分。在其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部分,则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四个维度出发分别论述;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部分,即第三章“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从总体上看,此部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类型和典型特征两部分构成。实施类型主要概括为少年班模式、实验班模式、学院制模式三种。而在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特征亦是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四个维度重点论述;比较研究部分,即第四章“美国荣誉教育与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该部分重点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四个维度论述了中美两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问题与启示部分,即第五章“对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启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功利化”凸显,民族性明显较弱;“知识性”过重,创造性明显不足;“方向性”明确,落实性有待提高;“阶段性”突出,衔接性有待加强。启示部分主要是根据上文的研究,针对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对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提出了相关启示,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国际化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以“深广并重”和通识教育的培养内容;坚持以学生灵活选拔和导师配备的培养过程;坚持以贯通培养和多种类型高校的培养机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42.0
【部分图文】:

竺可桢,人才培养模式,学院


关于培养模式,竺可桢学院开设了四种不同的类型:混合班、巴德年医社科实验班和求是科学班。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大类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完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期在夯实学生专业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和发展,促使学生构建起一善且条理清晰的多元化知识框架机制,实现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全当前,学校大力推行荣誉和责任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对于在限定时间内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学校不仅会从学籍方面进行确认,还会向其发放书;坚持宽厚基础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课、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促其个人潜能得掘和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学院积极争取多种国际交流机会,加强国际以期培养出科技型、战略性人才。关于各班人才培养模式详情可参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尉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9年39期

2 侯健群;;浅析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22期

3 王齐;孙静;;当前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浅析——基于公安文化的视角[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4 田园;;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教育(高教);2019年Z1期

5 李亦亮;;高校“两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与途径[J];中国市场;2019年28期

6 江光杰;;关于地质找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J];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2009年Z1期

7 张志军;曹露春;;土木工程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09期

8 张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成功之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城建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4期

10 高俊芳;;对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华;南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吴昊;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丁惠炯;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实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叶俊飞;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群;美国荣誉教育与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与探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王泉月;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D];长江大学;2019年

3 王建华;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4 金兰竹;能力本位视角下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梦杨;Y卷烟制造企业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6 张樱凡;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D];云南大学;2018年

7 余涛;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董豫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9 张梦梦;质量导向的高校“双辅导员制”研究与探索[D];广西大学;2019年

10 章果也;高铁司机培养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9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49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c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