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方法路径与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21-01-27 11:02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民族院校而言具有坚守创办初心、践行特殊使命、培育时代新人、擦亮示范窗口、坚守前沿阵地的价值意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须坚持以"五大课堂"为主要平台,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以"创建工作"为关键抓手,以"伟大梦想"为重要载体,以促进"三交"为根本途径。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取得实效,必须构建有力高效的组织协调体系、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考责问效的督导评估体系、整合优化的资源投入体系、常态长效的规范制度体系。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1.坚守民族院校的创办初心。
2.践行民族院校的特殊使命。
3.培育“三个特别”的时代新人。
4.擦亮民族团结的示范窗口。
5.坚守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二、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路径
1.以“五大课堂”为主要平台。
2.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
3.以“创建工作”为关键抓手。
4.以“伟大梦想”为重要载体。
5.以促进“三交”为根本途径。
三、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体系
1.有力高效的组织协调体系。
2.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
3.考责问效的督导评估体系。
4.整合优化的资源投入体系。
5.常态长效的规范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 王延中,章昌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特点和优势[J]. 袁银传. 国家治理. 2019(20)
[3]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民族院校责任[J]. 杨胜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8)
[4]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与实践[J]. 杨鹍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5]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 陈铭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6]试论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J]. 杨胜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本文编号:3002938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1.坚守民族院校的创办初心。
2.践行民族院校的特殊使命。
3.培育“三个特别”的时代新人。
4.擦亮民族团结的示范窗口。
5.坚守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二、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路径
1.以“五大课堂”为主要平台。
2.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
3.以“创建工作”为关键抓手。
4.以“伟大梦想”为重要载体。
5.以促进“三交”为根本途径。
三、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体系
1.有力高效的组织协调体系。
2.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
3.考责问效的督导评估体系。
4.整合优化的资源投入体系。
5.常态长效的规范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 王延中,章昌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特点和优势[J]. 袁银传. 国家治理. 2019(20)
[3]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民族院校责任[J]. 杨胜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8)
[4]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与实践[J]. 杨鹍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5]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 陈铭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6]试论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J]. 杨胜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本文编号:3002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0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