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4 21:08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背景下,团队与合作已经演变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个人如果脱离了有效的团队是难以获得成功的。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肩负着建设社会的神圣使命,团队精神必定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由于市场经济的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缺失,导致团队精神理念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紧迫与关键。本文将从团队精神入手,以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含义、特征以及主要功能为切入点,尝试明晰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其培育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提高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六部分加以开展:第一部分,梳理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及培育问题的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辨析团队精神相关概念以及定义,界说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含义、要素与特征。第三部分,阐释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主要功能,主要从个人视角与社会视角两个角度分别加以展开。第四部分,分析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载体与培育环境。第五部分,讨论大学生团队精神...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及其研究价值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价值
1.2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研究的现状综述
1.2.1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涵
1.2.2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功能
1.2.3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结构要素
1.2.4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运行机制
1.2.5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运作模式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基本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涵
2.1 团队、团伙与集体
2.1.1 团队
2.1.2 团伙
2.1.3 集体
2.2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含义、要素与特征
2.2.1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含义
2.2.2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要素
2.2.3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特征
第3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功能
3.1 基于个人视角的主要功能
3.1.1 培养良好习性
3.1.2 融洽人际关系
3.1.3 实现个人价值
3.2 基于社会视角的主要功能
3.2.1 促进企业高效运作
3.2.2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第4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结构要素
4.1 培育的主体
4.1.1 学校
4.1.2 家庭
4.1.3 社会
4.1.4 个人
4.2 培育的内容
4.2.1 团队认知
4.2.2 团队情感
4.2.3 团队信念
4.2.4 团队实践
4.3 培育的载体
4.3.1 教学课堂
4.3.2 课外活动
4.3.3 校园文化
4.3.4 网络载体
4.4 培育的环境
4.4.1 学校环境
4.4.2 家庭环境
4.4.3 社会环境
第五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运行机制
5.1 内在过程运行机制
5.1.1 采取分层理念
5.1.2 注重资源整合
5.1.3 融合各方知识
5.1.4 强调持续培育
5.2 外在过程运行机制
5.2.1 基于集体主义
5.2.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2.3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6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运作模式
6.1 优化培育目标
6.1.1 初级阶段培育目标
6.1.2 中级阶段培育目标
6.1.3 高级阶段培育目标
6.2 遵循培育原则
6.2.1 整体性原则
6.2.2 层次性原则
6.2.3 开放性原则
6.2.4 实践性原则
6.3 疏通培育途径
6.3.1 初级阶段培育途径
6.3.2 中级阶段培育途径
6.3.3 高级阶段培育途径
6.4 创新培育方法
6.4.1 实行启发式教学
6.4.2 利用新媒体技术
6.4.3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6.4.4 开拓大学生自育渠道
6.4.5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团队精神培养的高校创业教育策略探析[J]. 王媛. 中国成人教育. 2016(02)
[2]不能以“团队精神”取代“集体主义”[J]. 韩迎春.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2)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行为训练法[J]. 易亮,曲敏,黄越. 价值工程. 2012(13)
[4]大学生团队精神刍论[J]. 张国志. 法制与社会. 2011(26)
[5]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 刘洁.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5)
[6]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J]. 冯丹枫.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4)
[7]大学生团队观念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 宋菊芳. 中国成人教育. 2011(04)
[8]浅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 王丹. 考试周刊. 2010(54)
[9]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 丁萍芳.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05)
[10]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路径分析[J]. 李玉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2)
硕士论文
[1]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研究[D]. 杨阳.延边大学 2013
[2]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D]. 白秦湘.吉首大学 2012
[3]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研究[D]. 张薇.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4]新形势下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研究[D]. 张波.山东大学 2009
[5]论团队精神及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方法[D]. 胡宝.重庆医科大学 2007
[6]团队精神的文化渊源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方法研究[D]. 李海峰.西安科技大学 2003
[7]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归因特点的研究[D]. 王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95531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及其研究价值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价值
1.2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研究的现状综述
1.2.1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涵
1.2.2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功能
1.2.3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结构要素
1.2.4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运行机制
1.2.5 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运作模式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基本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涵
2.1 团队、团伙与集体
2.1.1 团队
2.1.2 团伙
2.1.3 集体
2.2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含义、要素与特征
2.2.1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含义
2.2.2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要素
2.2.3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特征
第3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功能
3.1 基于个人视角的主要功能
3.1.1 培养良好习性
3.1.2 融洽人际关系
3.1.3 实现个人价值
3.2 基于社会视角的主要功能
3.2.1 促进企业高效运作
3.2.2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第4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结构要素
4.1 培育的主体
4.1.1 学校
4.1.2 家庭
4.1.3 社会
4.1.4 个人
4.2 培育的内容
4.2.1 团队认知
4.2.2 团队情感
4.2.3 团队信念
4.2.4 团队实践
4.3 培育的载体
4.3.1 教学课堂
4.3.2 课外活动
4.3.3 校园文化
4.3.4 网络载体
4.4 培育的环境
4.4.1 学校环境
4.4.2 家庭环境
4.4.3 社会环境
第五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运行机制
5.1 内在过程运行机制
5.1.1 采取分层理念
5.1.2 注重资源整合
5.1.3 融合各方知识
5.1.4 强调持续培育
5.2 外在过程运行机制
5.2.1 基于集体主义
5.2.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2.3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6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运作模式
6.1 优化培育目标
6.1.1 初级阶段培育目标
6.1.2 中级阶段培育目标
6.1.3 高级阶段培育目标
6.2 遵循培育原则
6.2.1 整体性原则
6.2.2 层次性原则
6.2.3 开放性原则
6.2.4 实践性原则
6.3 疏通培育途径
6.3.1 初级阶段培育途径
6.3.2 中级阶段培育途径
6.3.3 高级阶段培育途径
6.4 创新培育方法
6.4.1 实行启发式教学
6.4.2 利用新媒体技术
6.4.3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6.4.4 开拓大学生自育渠道
6.4.5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团队精神培养的高校创业教育策略探析[J]. 王媛. 中国成人教育. 2016(02)
[2]不能以“团队精神”取代“集体主义”[J]. 韩迎春.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2)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行为训练法[J]. 易亮,曲敏,黄越. 价值工程. 2012(13)
[4]大学生团队精神刍论[J]. 张国志. 法制与社会. 2011(26)
[5]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 刘洁.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5)
[6]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J]. 冯丹枫.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4)
[7]大学生团队观念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 宋菊芳. 中国成人教育. 2011(04)
[8]浅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 王丹. 考试周刊. 2010(54)
[9]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 丁萍芳.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05)
[10]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路径分析[J]. 李玉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2)
硕士论文
[1]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研究[D]. 杨阳.延边大学 2013
[2]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D]. 白秦湘.吉首大学 2012
[3]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研究[D]. 张薇.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4]新形势下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研究[D]. 张波.山东大学 2009
[5]论团队精神及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方法[D]. 胡宝.重庆医科大学 2007
[6]团队精神的文化渊源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方法研究[D]. 李海峰.西安科技大学 2003
[7]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归因特点的研究[D]. 王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95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9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