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的剖析 ——以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1 13:26
  日本教养教育的概念是在通识教育这一主题的范畴之内的。日本教养教育诞生在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之下,其教育思想二战前与二战后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它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巨变,所以其内核也跟着发生了改变,由二战前面向精英的“教养教育”转变为面向平民阶层的“一般教育”。不过,无论是“教养教育”还是“一般教育”都是日本展开通识教育的形式。具体来说,战前的教养教育是培养精英的教育,学校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培养。而战后的教养教育则是面向普通民众的教育,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高度重视教养教育,希望培养出适应社会与时代要求的人才,并安排了为期两年时间的教养教育课程。目前日本存在两种非常有特色的教养教育,一种是由东京大学实施的自二战后就一直延续着的教养教育,一种是由早稻田大学自行设计的以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为目标的教养教育。两种教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方式上各有侧重,体现了日本教育界对教养教育理念多样化的理解。教养教育自诞生起就是有其明确的目的,在二战前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为政府服务的,因此具有官僚化的特征,同时,战前日本的教育是从各个国家照搬过来的,因此又具有办学理念混乱的特征。总的来...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四、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教养教育在日本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教养教育的发展过程
        一、二战前备受重视的教养教育
        二、战后教育改革促进了教养教育的发展
        三、九十年代第二次教育改革导致教养教育衰败
第二章 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的个案研究——以东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教养教育为例
    第一节 两校教养学部的简介
        一、东京大学教养学部
        二、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部
    第二节 两校教养学部培养目标的比较
        一、东大与早大教养学部的培养目标
        二、两校教养学部培养目标的比较
    第三节 两校教养学部课程的比较
        一、东大:“先专后泛”的进行教养教育
        二、早大:始终宽泛地进行教养教育
        三、二者教养教育课程的比较
    第四节 两校教养学部培养方案比较
        一、早大:根据语言划分
        二、东大:根据学生成绩自主选择
        三、二者教养教育培养方案的比较
第三章 日本教养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 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的特征
    第二节 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教养教育的成就
        二、教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给我国的启示
        一、对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启示
        二、对我国高校改革的启示
        三、对我国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以“诺贝尔井喷现象”为切入点[J]. 丁建洋,王运来.  高等教育研究. 2017(10)
[2]日本大学之通识教育变革(1991-2015):进步抑或倒退——七所综合性基干大学改革与实践的回顾与反思[J]. 刘爽,李曼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01)
[3]20世纪70年代日本“考试地狱”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 王怀旭.  当代教育科学. 2015(03)
[4]21世纪日本大学通识教育再出发:东京大学与京都大学两种模式的比较[J]. 陆一.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1)
[5]浅析日本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及特点[J]. 于颖,申福广,高益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6]日本的教育与近代化[J]. 薛进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7]通识教育与教育研究组织改革——日本筑波大学的启示[J]. 王兰.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9(06)
[8]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J]. 涂荣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9]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 江涌,冯志军.  教育研究. 2005(09)
[10]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向与问题[J]. 天野郁夫.  教育与经济. 2002(02)



本文编号:3430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30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