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研究 ——兼论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

发布时间:2021-10-14 22:46
  大学生生活园区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及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大学内出现的独立宿舍群和生活区。这一发展使得学生的课外生活从围绕单个学生公寓转变为围绕整个生活园区而展开。大学生生活园区是大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主课堂;同时也是大学生逐步走上社会的中间站。为了适应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允分利用大学生生活园区这一平台,进行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因此,其德育建设和发展备受各方关注。所谓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其定义是:以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为依托,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背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德育通过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索质,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符合社会要求的、较为全而的人才。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德育应是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生活世界”是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提出的理论,用以解决欧洲文化危机。向生活世界的转向是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主题的一大转变,而实际上,马克思始终关注和研究生活世界,甚至以生活世界作为其哲学的基础和...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研究 ——兼论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


社区学院职能结构图

系统图,社区学院,工作队伍,系统图


图 7 社区学院工作队伍系统图(3)建立社区学院导师制度,由导师负责对社区学院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社区学院分别设专、兼职导师。其中,专职导师须同时具备学术特长和敬业精神,由各专业学院选派其专业教师来担任,然后向学生提供充满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学业指导。这些专职导师全部工作在社区学院,由社区学院根据其在社区学院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挂钩。而兼职导师则由学科带头人甚至院士亲自担任,他们将定期深入社区,以谈心、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与学生分享人生经验、交流人生规划和目标,通过这样的近距离接触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同时在交流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感染并最终影响学生。同样地,兼职导师的社区学院工作经历也将与其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挂钩。此外,还尝试选拔优秀的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外住宿学院制探索及启示[J]. 续智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2)
[2]苏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的阶段性调查及研究——以JW书院为例[J]. 杨国兵.  文教资料. 2012(30)
[3]“德育与生活”关系之再思考——兼论“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 冯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4]剑桥大学的住宿制和导师制[J]. 茹宁.  考试研究. 2012(04)
[5]回归生活世界 重塑教化逻辑——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研究[J]. 杨玉翠,汪先平.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6]以和谐理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J]. 马红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27)
[7]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 亓凤香.  教育探索. 2010(09)
[8]以专业的德育提升生活的品质——当前中国德育改革应该直面的十大课题[J]. 檀传宝.  人民教育. 2010(Z3)
[9]拓展型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J]. 许欣,查文中.  中国高等教育. 2010(Z2)
[10]探究新时期多校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 武超群.  中国高等教育. 2010(Z2)

博士论文
[1]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 陈中建.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 朱炜.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 李伟言.东北师范大学 2005
[4]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 张琰焱.华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36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36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