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发布时间:2021-10-25 08:57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与应用型本科培养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重要探索性举措,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三年制高职与两年制本科阶段教育的课程有效衔接,将是确保三年专科和两年本科联合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了国内外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参与湖北省“3+2”专本联合培养试点项目的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其专科与本科阶段课程衔接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实践调查和归因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建议,力图促进湖北省“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有效衔接,从而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首先界定了“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的相关概念,分析了“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为“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通过抽样分析参与联合培养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标准、课程结构和内容、学分学时安排等方...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战略
1.1.2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1.3 终身学习下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期待
1.1.4 高职和本科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国内专本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国外专本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评述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3+2”专本联合培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3+2”专本联合培养
2.1.2 课程衔接
2.2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
2.2.1 终身教育理论
2.2.2 认知发展理论
2.2.3 螺旋式课程论
2.3 “3+2”专本联合培养及课程衔接的现实需求
2.3.1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使命
2.3.2 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历史责任
2.3.3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3章 湖北省“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现状分析
3.1 调研设计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的选择及样本的描述
3.2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3.2.1 专业与区域经济需求契合度不高
3.2.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3.2.3 课程内容模块差异大
3.2.4 课程设置衔接缺乏对接意识
3.2.5 学分学时结构不合理
3.3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3+2”人才目标理念的差异
3.3.2 高职和本科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
3.3.3 课程设置存在先天不足
3.3.4 高职本科缺乏有效的教师沟通渠道
第4章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的策略建议
4.1 准确定位“3+2”专本联合培养目标
4.1.1 衔接前提: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4.1.2 衔接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工作岗位结合
4.1.3 衔接路径:“3+2”专本阶段培养目标的贯通
4.2 统一设计“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标准
4.2.1 课程标准的设计原则
4.2.2 课程标准的设计关键
4.2.3 课程标准的设计内容
4.3 统筹设置“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
4.3.1 通识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
4.3.2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
4.3.3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
4.3.4 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
4.4 全面优化“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结构
4.4.1 构建系统的时间与空间衔接的课程结构
4.4.2 合理制定课程比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5 系统整合“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内容
4.5.1 纵向式与横向式衔接相结合
4.5.2 直线式与螺旋式衔接相结合
4.5.3 学科逻辑与工作逻辑顺序衔接相结合
第5章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的保障机制
5.1 建立专门的“3+2”专本联合培养沟通协调机制
5.1.1 建立“3+2”专本联合培养人才试点协作组
5.1.2 强化“3+2”专本联合培养质量监控
5.1.3 加强“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
5.2 实施“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多元化考评
5.2.1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5.2.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2.3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5.3 强化“3+2”专本联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5.3.1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5.3.2 开展教师在职培训
5.3.3 增进“双师型”教师相互之间交流
5.4 加强“3+2”专本联合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5.4.1 本科实验和专科实训有机结合
5.4.2 利用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打造优质的实训实验基地
5.4.3 深化产教融合,实境育才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究[J]. 宗成倩.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21)
[2]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职+本科‘3+4’”课程衔接教材建设探究[J]. 王宏志. 智库时代. 2018(37)
[3]混沌理论视野下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研究[J]. 任爱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4]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模具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课程衔接研究[J]. 徐勇军,赵俊峰,原波. 模具工业. 2018(08)
[5]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会计专业衔接教材建设[J]. 周平,寇红平. 教育与职业. 2018(15)
[6]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3+2”中高职衔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 王宏斌,张爱琴,龚小涛. 陕西教育(高教). 2018(07)
[7]机械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丁颂,巢陈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6)
[8]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 张蓓,余汉丽.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04)
[9]基于职业岗位能力“3+2”会计专业高本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 宋婷.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10]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高职本科衔接的探索[J]. 孙晓玲.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77)
博士论文
[1]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马燕.天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研究[D]. 华原原.扬州大学 2018
[2]“3+4”中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司伟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7
[3]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研究[D]. 邓佳楠.东华理工大学 2016
[4]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研究[D]. 戴汉冬.华东师范大学 2016
[5]河北省中职与本科“3+4”课程衔接研究[D]. 王阳洋.河北师范大学 2016
[6]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研究[D]. 张春妹.东北师范大学 2014
[7]浙江省温州地区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 温恋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57069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战略
1.1.2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1.3 终身学习下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期待
1.1.4 高职和本科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国内专本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国外专本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评述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3+2”专本联合培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3+2”专本联合培养
2.1.2 课程衔接
2.2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
2.2.1 终身教育理论
2.2.2 认知发展理论
2.2.3 螺旋式课程论
2.3 “3+2”专本联合培养及课程衔接的现实需求
2.3.1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使命
2.3.2 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历史责任
2.3.3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3章 湖北省“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现状分析
3.1 调研设计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的选择及样本的描述
3.2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3.2.1 专业与区域经济需求契合度不高
3.2.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3.2.3 课程内容模块差异大
3.2.4 课程设置衔接缺乏对接意识
3.2.5 学分学时结构不合理
3.3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3+2”人才目标理念的差异
3.3.2 高职和本科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
3.3.3 课程设置存在先天不足
3.3.4 高职本科缺乏有效的教师沟通渠道
第4章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的策略建议
4.1 准确定位“3+2”专本联合培养目标
4.1.1 衔接前提: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4.1.2 衔接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工作岗位结合
4.1.3 衔接路径:“3+2”专本阶段培养目标的贯通
4.2 统一设计“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标准
4.2.1 课程标准的设计原则
4.2.2 课程标准的设计关键
4.2.3 课程标准的设计内容
4.3 统筹设置“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
4.3.1 通识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
4.3.2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
4.3.3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
4.3.4 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
4.4 全面优化“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结构
4.4.1 构建系统的时间与空间衔接的课程结构
4.4.2 合理制定课程比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5 系统整合“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内容
4.5.1 纵向式与横向式衔接相结合
4.5.2 直线式与螺旋式衔接相结合
4.5.3 学科逻辑与工作逻辑顺序衔接相结合
第5章 “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的保障机制
5.1 建立专门的“3+2”专本联合培养沟通协调机制
5.1.1 建立“3+2”专本联合培养人才试点协作组
5.1.2 强化“3+2”专本联合培养质量监控
5.1.3 加强“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
5.2 实施“3+2”专本联合培养课程衔接多元化考评
5.2.1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5.2.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2.3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5.3 强化“3+2”专本联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5.3.1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5.3.2 开展教师在职培训
5.3.3 增进“双师型”教师相互之间交流
5.4 加强“3+2”专本联合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5.4.1 本科实验和专科实训有机结合
5.4.2 利用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打造优质的实训实验基地
5.4.3 深化产教融合,实境育才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究[J]. 宗成倩.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21)
[2]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职+本科‘3+4’”课程衔接教材建设探究[J]. 王宏志. 智库时代. 2018(37)
[3]混沌理论视野下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研究[J]. 任爱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4]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模具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课程衔接研究[J]. 徐勇军,赵俊峰,原波. 模具工业. 2018(08)
[5]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会计专业衔接教材建设[J]. 周平,寇红平. 教育与职业. 2018(15)
[6]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3+2”中高职衔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 王宏斌,张爱琴,龚小涛. 陕西教育(高教). 2018(07)
[7]机械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丁颂,巢陈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6)
[8]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 张蓓,余汉丽.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04)
[9]基于职业岗位能力“3+2”会计专业高本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 宋婷.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10]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高职本科衔接的探索[J]. 孙晓玲.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77)
博士论文
[1]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马燕.天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研究[D]. 华原原.扬州大学 2018
[2]“3+4”中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司伟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7
[3]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研究[D]. 邓佳楠.东华理工大学 2016
[4]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研究[D]. 戴汉冬.华东师范大学 2016
[5]河北省中职与本科“3+4”课程衔接研究[D]. 王阳洋.河北师范大学 2016
[6]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研究[D]. 张春妹.东北师范大学 2014
[7]浙江省温州地区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 温恋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57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5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