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责在斯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研究(1940-1949)
发布时间:2021-11-27 05:39
抗战以来,江西作为“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承担着重要的农业生产任务,以保障战时军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抗战之前江西境内屡遭兵祸,省内农业人口锐减,这对提高农业生产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外,战时江西高等农业教育领域仅有江西省农业院兽医专科学校,缺乏对其他农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下,省内有识之士于1940年在江西泰和创建了国立中正大学及其农学院,担负起江西农业发展及国内农业改良的使命。本文第二章在大量文献资料的支撑下,展现中正大学农学院独特且艰难的发展历程:1940年胡先骕掌校后与院长周拾禄互相配合,设备仪器从无到有,农学院逐渐壮大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学院。然而好景不长,胡先骕于1944年4月因“民国日报”事件被迫辞职,经济学家萧蘧接任校长。该年恰逢日军发动“浙赣会战”,致使农学院迁校期间设备仪器惨遭损毁,历年筹办之辛苦皆付之东流,不久萧蘧因遭学生误解辞职离校。林一民接掌正大,他一方面积极筹备发展农学院院务,一方面着手处理学潮运动,但与院长周拾禄在学生管理上有不同的意见,合作一年后两人产生嫌隙,1948年暑期周拾禄离校,由王志鹄接任院长。1949年5月南昌解放,随后国立中...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一)路数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构安排
第一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成立背景
一、战时江西农业的现状与重要地位
(一)抗战时期的江西农业情况
(二)抗战时期的江西农业地位
二、战时江西高等农业教育的缺失
(一)晚清时期
(二)民国时期
三、时代交织背景下的人才流动
(一)江西农业人才的回流
(二)战时农学人才的内迁
第二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发展态势
一、胡先骕掌校时期——茁壮发展
(一)充实图书资料
(二)添置仪器设备
(三)扩充实验场所
(四)壮大发展院系
二、萧蘧掌校期间——惨淡经营
(一)迁校避战(1944年5 月—1945年8 月)
(二)战后复员(1945年8 月—1946年11 月)
(三)内战学潮(1946年11 月—1947年7 月)
三、林一民掌校期间——艰苦奋斗
(一)林一民与周拾禄
(二)林一民与王志鹄
第三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师资队伍
一、农学院的师资情况
(一)师资人数、研究领域、留学学历
(二)师资来源情况分析
(三)教员“留守”原因之分析
二、农学院的师资对比
(一)与校内其他院系对比
(二)与国内其他农学院对比
三、农学院的知名师资
(一)国内农学领域学科带头人
(二)任职任教的四位学部委员
(三)与农学院同甘共苦的教授
第四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人才培养
一、农学院的学生情况
(一)学生来源、招录人数、专业选择
(二)学生成绩与培养质量
二、农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法
(一)结合实际设置科系专业与课程
(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以实习检验学理
三、学生毕业去向及院内知名校友
(一)学生毕业去向及就业选择方向
(二)农学院内各系知名校友
第五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
一、农学院的科研工作
(一)科研准备
(二)科研活动
(三)科研成果
二、农学院的社会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校所合作的有益尝试——以国立中正大学与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合作为中心[J]. 张建中,郑瑶.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8(03)
[2]抗战时期中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江西省为例[J]. 张建中. 现代大学教育. 2018(02)
[3]民国时期的高等农业教育水准透视——以王绶和金大农学院抗战时期的三份学程表为例[J]. 吴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4]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J]. 李晓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5]近代中国农业教育师资样态研究[J]. 罗银科. 教育学术月刊. 2016(07)
[6]再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以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的考察[J]. 赵飞飞,朱庆葆.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09)
[7]过探先与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和科学教育[J]. 崔紫苑,张涛,何光全. 当代继续教育. 2015(03)
[8]抗战时期广西沙塘农业学术群体研究[J]. 韦丹芳,石慧.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5(02)
[9]民国时期中国高校发展路向的转变及其启示——以高校数量、分布和类型为中心[J]. 张建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03)
[10]浅谈胡先骕与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J]. 李天洁. 黑龙江史志. 2015(07)
博士论文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兽医高等教育溯源及发展[D]. 李青山.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史研究[D]. 李晓霞.西北大学 2013
[3]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 李瑛.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我国农业大学办学模式研究[D]. 沈振锋.华中科技大学 2010
[5]中国教会大学科学教育研究(1901-1936)[D]. 王玮.上海交通大学 2008
[6]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D]. 时赟.河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学科快速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过程及原因(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D]. 姜士彬.河北大学 2017
[2]江西高等农业教育起源及早期发展研究[D]. 朱帅.江西农业大学 2016
[3]抗战时期湖北省立农学院研究(1940-1945)[D]. 滕莺莺.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岭南大学农科史考察(1908-1952年)[D]. 曾繁烨.广西民族大学 2015
[5]熊式辉督赣时期的江西经济建设(1931~1941)[D]. 董千萍.东华大学 2014
[6]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史研究(1928-1949)[D]. 李妍.南京农业大学 2013
[7]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比较研究[D]. 葛明宇.南京农业大学 2013
[8]学潮与政治:以1947年国立中正大学“护校运动”为个案[D]. 钟健.江西师范大学 2012
[9]民国时期的江西留学生[D]. 万佳玲.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0]美国农科教“三位一体”模式的引入及其影响研究[D]. 何淑琴.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1658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一)路数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构安排
第一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成立背景
一、战时江西农业的现状与重要地位
(一)抗战时期的江西农业情况
(二)抗战时期的江西农业地位
二、战时江西高等农业教育的缺失
(一)晚清时期
(二)民国时期
三、时代交织背景下的人才流动
(一)江西农业人才的回流
(二)战时农学人才的内迁
第二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发展态势
一、胡先骕掌校时期——茁壮发展
(一)充实图书资料
(二)添置仪器设备
(三)扩充实验场所
(四)壮大发展院系
二、萧蘧掌校期间——惨淡经营
(一)迁校避战(1944年5 月—1945年8 月)
(二)战后复员(1945年8 月—1946年11 月)
(三)内战学潮(1946年11 月—1947年7 月)
三、林一民掌校期间——艰苦奋斗
(一)林一民与周拾禄
(二)林一民与王志鹄
第三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师资队伍
一、农学院的师资情况
(一)师资人数、研究领域、留学学历
(二)师资来源情况分析
(三)教员“留守”原因之分析
二、农学院的师资对比
(一)与校内其他院系对比
(二)与国内其他农学院对比
三、农学院的知名师资
(一)国内农学领域学科带头人
(二)任职任教的四位学部委员
(三)与农学院同甘共苦的教授
第四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人才培养
一、农学院的学生情况
(一)学生来源、招录人数、专业选择
(二)学生成绩与培养质量
二、农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法
(一)结合实际设置科系专业与课程
(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以实习检验学理
三、学生毕业去向及院内知名校友
(一)学生毕业去向及就业选择方向
(二)农学院内各系知名校友
第五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
一、农学院的科研工作
(一)科研准备
(二)科研活动
(三)科研成果
二、农学院的社会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校所合作的有益尝试——以国立中正大学与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合作为中心[J]. 张建中,郑瑶.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8(03)
[2]抗战时期中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江西省为例[J]. 张建中. 现代大学教育. 2018(02)
[3]民国时期的高等农业教育水准透视——以王绶和金大农学院抗战时期的三份学程表为例[J]. 吴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4]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J]. 李晓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5]近代中国农业教育师资样态研究[J]. 罗银科. 教育学术月刊. 2016(07)
[6]再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以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的考察[J]. 赵飞飞,朱庆葆.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09)
[7]过探先与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和科学教育[J]. 崔紫苑,张涛,何光全. 当代继续教育. 2015(03)
[8]抗战时期广西沙塘农业学术群体研究[J]. 韦丹芳,石慧.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5(02)
[9]民国时期中国高校发展路向的转变及其启示——以高校数量、分布和类型为中心[J]. 张建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03)
[10]浅谈胡先骕与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J]. 李天洁. 黑龙江史志. 2015(07)
博士论文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兽医高等教育溯源及发展[D]. 李青山.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史研究[D]. 李晓霞.西北大学 2013
[3]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 李瑛.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我国农业大学办学模式研究[D]. 沈振锋.华中科技大学 2010
[5]中国教会大学科学教育研究(1901-1936)[D]. 王玮.上海交通大学 2008
[6]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D]. 时赟.河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学科快速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过程及原因(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D]. 姜士彬.河北大学 2017
[2]江西高等农业教育起源及早期发展研究[D]. 朱帅.江西农业大学 2016
[3]抗战时期湖北省立农学院研究(1940-1945)[D]. 滕莺莺.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岭南大学农科史考察(1908-1952年)[D]. 曾繁烨.广西民族大学 2015
[5]熊式辉督赣时期的江西经济建设(1931~1941)[D]. 董千萍.东华大学 2014
[6]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史研究(1928-1949)[D]. 李妍.南京农业大学 2013
[7]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比较研究[D]. 葛明宇.南京农业大学 2013
[8]学潮与政治:以1947年国立中正大学“护校运动”为个案[D]. 钟健.江西师范大学 2012
[9]民国时期的江西留学生[D]. 万佳玲.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0]美国农科教“三位一体”模式的引入及其影响研究[D]. 何淑琴.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1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2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