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书院制的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09:53
随着社会发展及国家政策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及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中,明确提出要有针对性地深化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并提出师德培养的相关要求。本研究着眼于国家和社会对卓越师范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尝试构建基于书院制的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基于书院制的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证。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书院制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概述。主要论述了书院制发展历程、内涵、特点,以及书院制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的优势。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现实图景与问题表征。当前卓越师范生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缺少书院制的精神内核,培养内容缺少书院制的宽厚基础,培养方式缺少书院制的形式多样,培养环境缺乏书院制的自由开放。针对以上问题,第三部分基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及培养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书院制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即确立以全人教育为理念的培养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通识教育内容,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式,营造富于书院精神的文化氛围。本研究将卓越师范生...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秉持“创造的教育”理念 推进一流师范大学建设[J]. 李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书院制融入我国现代大学的价值探讨[J]. 龙跃君. 大学教育科学. 2018(05)
[3]再论书院制——英、美及我国香港顶尖大学书院制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 刘阳,宋永华,伍宸.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8)
[4]书院建设在中国:制度与张力[J]. 李会春. 教育学术月刊. 2017(04)
[5]秉持“创造的教育”理念 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教师[J]. 刘益春.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4)
[6]关于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若干思考[J]. 王定华.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7]立德树人:书院制下师范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为例[J]. 吴薇,杨艳红.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5)
[8]推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培育与完善[J]. 于志刚. 中国高等教育. 2016(11)
[9]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J]. 张应强,方华梁.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3)
[10]“卓越教师”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杨晓,崔德坤. 教学与管理. 2016(09)
本文编号:3544208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秉持“创造的教育”理念 推进一流师范大学建设[J]. 李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书院制融入我国现代大学的价值探讨[J]. 龙跃君. 大学教育科学. 2018(05)
[3]再论书院制——英、美及我国香港顶尖大学书院制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 刘阳,宋永华,伍宸.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8)
[4]书院建设在中国:制度与张力[J]. 李会春. 教育学术月刊. 2017(04)
[5]秉持“创造的教育”理念 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教师[J]. 刘益春.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4)
[6]关于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若干思考[J]. 王定华.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7]立德树人:书院制下师范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为例[J]. 吴薇,杨艳红.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5)
[8]推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培育与完善[J]. 于志刚. 中国高等教育. 2016(11)
[9]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J]. 张应强,方华梁.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3)
[10]“卓越教师”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杨晓,崔德坤. 教学与管理. 2016(09)
本文编号:3544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4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