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2 06:56
  伴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加凸显,社会对文科人才的素养和能力也呈现高企盼和高标准。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下,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作为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人才战略和培养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正渐趋成为培育创新型文科人才的基地、孵化跨学科教学科研的摇篮和践行社会服务的平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助推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然而,纵观整体发展状况仍存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路径不清晰、功能定位单一等困境亟待解决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选取首批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等方法为工具开展研究。首先,在明晰概念和梳理理论基础上,分析新时期促成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驱动机制。再次,探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中心建设路径选择。而后,凝练实践的主要特征、分析成效与问题,深化建设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际困境和问题,提出进...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驱动机制(一)环境挑战:社会对文科教育凸显高要求

路径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


第四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 四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路径分析为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打破封闭人才培养方式而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文学中心是华南理工大学文科人才培养方式的思维转变和改革创新,也是高科人才的必要选择。足于学校办学目标,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价值理念、教学改革、培育方式、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立交。其中,更新实验教育教学价值理念是导向,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是核心育多渠道是重点,构建管理新机制是重要保障。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华南理工大学


术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转变传统的“纸、笔、墨”低理平台建设对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共享等方确的定位基础上,紧紧围绕着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理念这一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实践的每一环节,构建了文科综合实践的新渠道、建立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不断径: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对人才质量的提升具有重革是整个实践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心在实验教学理念的指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构建文科综合实验课教学内容、采取多元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施多主体的实验。具体实验教学改革路径如图 4-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战略分析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发展规划方法[J]. 张磊,刘鸣,刘喜华,邱秉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02)
[2]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建制基础及样态创新[J]. 焦磊,谢安邦.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1)
[3]亚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特点及启示——以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为例[J]. 王宝玺,于晴.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6)
[4]知识·能力·素质·素养:教育价值追求的不同阶段转向[J]. 杨琰.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28)
[5]工科院校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的策略探究[J]. 郑佳武.  智库时代. 2018(41)
[6]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内涵建构[J]. 张磊,刘喜华,刘鸣,邱秉常,郝晓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9)
[7]国外知名大学跨学科建制趋势探析[J]. 焦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3)
[8]文科课程探索性实验教学的三大改革[J]. 江金波,任小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10)
[9]文科跨专业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 仇玉斌,甄海胜.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3)
[10]大学章程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J]. 蔡文伯,尹佳琛.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4)

博士论文
[1]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D]. 李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D]. 李林洁.北京邮电大学 2014
[2]广州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研究[D]. 朱莉.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大学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研究[D]. 罗慧君.中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60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f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