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人性向度的复归:“关怀”是高校德育工作新路向

发布时间:2022-12-23 03:45
  后现代主义认为,20世纪以来,人类对现代化的依赖,渐渐衍化为一种控制人类的异己力量。德育具有复归人性的责任,基于复归人性的关怀,提倡在教育世界中,不仅追求知识的摄取,还应将"人性关怀"同样作为教育的另一种选择。因此,高校德育应关注学生作为人的现实需要,将对人性的关怀作为德育工作的一种新路向。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人的异化导致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人性之殇
    1. 工具理性泛滥使人迷失在技术世界中,德育工作中人性的光辉无法得到彰显
    2. 信息化场域使人陷于数字世界,导致在德育工作中价值对立矛盾难以调和
    3. 功利化社会使人囚于价值功能,导致在德育工作中人性之真被忽视
二、复归人性的关怀是对高校德育工作困境的超越
    1. 对人性的再审是德育工作的应然起点
    2. 实践进路上重视生成而非预成是德育的实然之路
    3. 对人的“关怀”而非管理是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三、复归“人性”关怀的高校德育工作路向选择
    1. 基于对人性关怀的德育工作价值锚定:从人开始,复归人性
    2. 基于对人性关怀的德育工作进路预设:关怀成长,回归生活
    3. 基于对人性关怀的德育工作形式选择:润泽无声,绽放芳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人性与道德——一种道德学的分析[J]. 李建华.  道德与文明. 2020(01)
[2]人的自我实现——人性、 人格与人生[J]. 江畅.  求索. 2019(04)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J]. 洪银兴,刘伟,高培勇,金碚,闫坤,高世楫,李佐军.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9)
[4]人的自由发展:教育管理的终极善[J]. 金保华.  教育研究. 2014(12)
[5]静默中的教育[J]. 李政涛.  今日教育. 2014(05)
[6]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J]. 檀传宝.  人民教育. 2014(02)
[7]“德育与生活”关系之再思考——兼论“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 冯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本文编号:3724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24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6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