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指教和类H指教的学科评估
发布时间:2023-02-08 10:35
学科建设在大学建设和发展中举足轻重,不同学科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重点建设学科,是一个学校的象征性品牌和代表性标识,是保持学校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学科建设的成果需要根据学科评估的结果加以观察和分析,通过学科评估,可以揭示高校间学科发展的差距,明确该学科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研究方向,推动学科的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往的学科评估指标主要涉及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如同行评议、论文总数、引文总数、篇均引文数、影响因子、特征因子等。H指数是由美国物理学教授Hirsch于2005年正式提出的,随后G指数、W指数、A指数、R指数、H(2)指数、HG指数等指标相继问世,被统称为类H指数。研究工作者将这些指数运用到对科学家、期刊质量、研究机构、学术会议、专利等方面的评估。而本研究将使用H指数和6种类H指数对研究机构的学科实力进行评估,以反映该学科在某段时间内的整体水平。笔者选取4类理科学科(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和4类经管类学科(工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统计学),使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检索8学科30个高校在2003...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H指数
2.1.1 H指数概念定义
2.1.2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对比
2.2 类H指数
2.2.1 G指数
2.2.2 HG指数
2.2.3 A指数、R指数
2.2.4 W指数
2.2.5 H(2)指数
2.3 H指数及类H指数在学术评估界的应用
2.3.1 评估科学家
2.3.2 评估期刊
2.3.3 评估研究机构
2.3.4 评估专利
2.4 已往研究的启示和不足
第三章 学位中心学科评估
3.1 学位中心学科评估基本介绍
3.2 学位中心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3.2.1 师资队伍与力量
3.2.2 科学研究水平
3.2.3 人才培养质量
3.2.4 学科声誉
3.3 学位中心指标设置的优势和不足
3.3.1 指标体系设置优势
3.3.2 指标体系设置不足
第四章 研究假设
4.1 研究技术路线
4.2 研究假设
4.2.1 7种指数在两类学科上的预测性假设
4.2.2 7种指数同学位中心评估得分的差异性假设
4.2.3 7种指数在学科评估上的相关性假设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5.1 WOS数据库使用介绍
5.2 研究设计
5.3 数据收集过程
5.4 统计分析方法
第六章 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
6.1 7种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1 理科类学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2 经管类学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3 两类学科的比较分析
6.2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6.2.1 两套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分析
6.2.2 具体学科评估结果分析
6.2.3 评估差异性的原因探究
6.3 7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6.3.1 相关性评述
6.3.2 主成分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贡献
7.3 对新一轮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的建议
7.4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7.4.1 研究的局限性
7.4.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物理学上的比较
附录2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应用化学上的比较
附录3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生态学上的比较
附录4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生物学上的比较
附录5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工商学上的比较
附录6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上的比较
附录7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经济学上的比较
附录8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经济统计学上的比较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37852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H指数
2.1.1 H指数概念定义
2.1.2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对比
2.2 类H指数
2.2.1 G指数
2.2.2 HG指数
2.2.3 A指数、R指数
2.2.4 W指数
2.2.5 H(2)指数
2.3 H指数及类H指数在学术评估界的应用
2.3.1 评估科学家
2.3.2 评估期刊
2.3.3 评估研究机构
2.3.4 评估专利
2.4 已往研究的启示和不足
第三章 学位中心学科评估
3.1 学位中心学科评估基本介绍
3.2 学位中心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3.2.1 师资队伍与力量
3.2.2 科学研究水平
3.2.3 人才培养质量
3.2.4 学科声誉
3.3 学位中心指标设置的优势和不足
3.3.1 指标体系设置优势
3.3.2 指标体系设置不足
第四章 研究假设
4.1 研究技术路线
4.2 研究假设
4.2.1 7种指数在两类学科上的预测性假设
4.2.2 7种指数同学位中心评估得分的差异性假设
4.2.3 7种指数在学科评估上的相关性假设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5.1 WOS数据库使用介绍
5.2 研究设计
5.3 数据收集过程
5.4 统计分析方法
第六章 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
6.1 7种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1 理科类学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2 经管类学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3 两类学科的比较分析
6.2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6.2.1 两套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分析
6.2.2 具体学科评估结果分析
6.2.3 评估差异性的原因探究
6.3 7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6.3.1 相关性评述
6.3.2 主成分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贡献
7.3 对新一轮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的建议
7.4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7.4.1 研究的局限性
7.4.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物理学上的比较
附录2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应用化学上的比较
附录3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生态学上的比较
附录4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生物学上的比较
附录5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工商学上的比较
附录6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上的比较
附录7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经济学上的比较
附录8 7种指数与学位中心评估在经济统计学上的比较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37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3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