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1 19:4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更新、社会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科生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中占比最多的一类,当前在国际上流行的教学评估多以对本科生教育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为主,这种评估方式是能够让教育内涵式发展得以保障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就当前来看,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参考因素较为广泛,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活动等学生个体因素还未被全面纳入其中作为参考因素。此外还伴随着起步晚、发展慢,脱节严重、轻理论等问题。如何让高等教育评价更加科学,这个问题还亟待研究者去探索和完善。因此,一些学者逐渐将视野转向学生个体因素的探究,以期得到更为合理与科学的教学评估方法,NSSE评价研究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论文聚焦学生学习投入,通过对NSSE和NSSE-China项目的阐述,试图结合美国NSSE调查和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形成调查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对几所高校开展抽样调查研究,辅之以对高校管理层与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再对调查结果反映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策略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以期为提高高...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研法
1.4.3 访谈法
1.4.4 数据分析法
1.5 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学习投入度
2.1.2 NSSE与 NSSE-China
2.2 相关理论
2.2.1 学习参与理论
2.2.2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第3章 关于高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以高校学生为对象
3.1.1 问卷设计说明
3.1.2 调查实施
3.1.3 问卷信效度检验
3.2 个人访谈——以高校管理层与教师为对象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步骤
第4章 基于现状调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基于问卷调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学生总体学习投入偏低及其原因分析
4.1.2 学业挑战水平偏低及原因分析
4.1.3 师生互动水平偏低及原因分析
4.1.4 收获自评得分偏高及其原因分析
4.2 基于个人访谈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5章 高校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策略
5.1 学校层面
5.1.1 控制学业难易程度,分类匹配各级学生
5.1.2 优化学生课程设置,完善科学教学模式
5.1.3 重视教师能力培养,改进师生互动平台
5.2 教师层面
5.2.1 教师主动接触学生,构建师生良好关系
5.2.2 注重在校职业能力锻炼,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5.3 学生层面
5.3.1 加强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5.3.2 主动参与课堂交流,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52130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研法
1.4.3 访谈法
1.4.4 数据分析法
1.5 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学习投入度
2.1.2 NSSE与 NSSE-China
2.2 相关理论
2.2.1 学习参与理论
2.2.2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第3章 关于高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以高校学生为对象
3.1.1 问卷设计说明
3.1.2 调查实施
3.1.3 问卷信效度检验
3.2 个人访谈——以高校管理层与教师为对象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步骤
第4章 基于现状调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基于问卷调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学生总体学习投入偏低及其原因分析
4.1.2 学业挑战水平偏低及原因分析
4.1.3 师生互动水平偏低及原因分析
4.1.4 收获自评得分偏高及其原因分析
4.2 基于个人访谈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5章 高校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策略
5.1 学校层面
5.1.1 控制学业难易程度,分类匹配各级学生
5.1.2 优化学生课程设置,完善科学教学模式
5.1.3 重视教师能力培养,改进师生互动平台
5.2 教师层面
5.2.1 教师主动接触学生,构建师生良好关系
5.2.2 注重在校职业能力锻炼,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5.3 学生层面
5.3.1 加强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5.3.2 主动参与课堂交流,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52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5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