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时代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析 ————以山西部分高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05 05: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经济水平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上纷乱思潮不断涌现,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在信仰、道德等方面的选择出现偏差。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学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避免走上弯路。马克思主义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科学理论,指导着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事业。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旧以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帮助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否占据领导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牢牢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和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为研究视角,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进行探究。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对此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术界目前对此课题的研究以及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进行论述;然后在理论上界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价值
    1.1 相关概念阐释
        1.1.1 马克思主义
        1.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1.3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2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1.2.1 是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迫切要求
        1.2.2 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需求
        1.2.3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研
    2.1 调研样本选取
        2.1.1 调查设计
        2.1.2 调查统计与分析
    2.2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成绩
        2.2.1 高校主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成效
        2.2.2 高校客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信”“行”程度有所提高
        2.2.3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不断更新
    2.3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2.3.1 高校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3.2 高校客体在学习接受中存在的问题
        2.3.3 高校介体在发挥作用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影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因素
    3.1 影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因素
        3.1.1 从高校政工干部分析
        3.1.2 从高校教师队伍分析
        3.1.3 从高校优秀青年分析
    3.2 影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因素
        3.2.1 从高校学生接受心理分析
        3.2.2 从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分析
        3.2.3 从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3.3 影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介体环体因素
        3.3.1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分析
        3.3.2 从社团讲座的有效性分析
        3.3.3 从高校媒体媒介的影响性分析
第四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和路径探析
    4.1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
        4.1.1 坚持整体性原则
        4.1.2 坚持差异性原则
        4.1.3 坚持通俗性原则
        4.1.4 坚持科学性原则
    4.2 激发学生主动性,树立“知”“信”“行”意识
        4.2.1 激发学习兴趣,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4.2.2 克服信仰危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4.2.3 推进实践运用,感受马克思主义魅力
    4.3 打造师生互动机制,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4.3.1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革
        4.3.2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材通俗化
        4.3.3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执教能力和责任感
    4.4 加强各方协调配合,优化高校“第二课堂”
        4.4.1 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建好校园文化平台
        4.4.2 扶持理论社团发展,建好“红色社团”平台
        4.4.3 借助广泛社会资源,建好学生实践平台
    4.5 把握发展时机,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4.5.1 奠定传统媒介基础性作用
        4.5.2 发挥新媒介创新性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755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55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f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