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0 01:40
创业者是创业的主体,创业成功就是创业者能力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创业者是一个特殊的创业群体,他们所具有的心理特点、行为特长以及所拥有的创业环境不同,必然与其他创业群体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创业胜任力。因此,需要根据大学生创业者的自身实际、现实环境和成长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素质特征。创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对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根据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研究界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方式与方法、领域与范围、途径与保障,构建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模式。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一是在研究视角上的创新。目前,国内外学者所构建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及特征维度,都是指向普通创业群体的,具有普遍和通用意义。本文以大学生创业者为中心,以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为研究基点,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问题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二是在研究思路上的创新。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具有的创业环境、具备的创业资源等因素,构建具有大学生特点的创业胜任力模型;根据大学生创业胜任...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大学生创业
1.2.2 创业教育
1.2.3 胜任力
1.2.4 创业胜任力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内涵
2.1.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创业教育
2.2 胜任力模型理论
2.2.1 胜任力冰山模型
2.2.2 胜任力洋葱模型
2.3 社会学习理论
2.3.1 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2.3.2 社会学习理论与创业教育
2.4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2.4.1“做中学”理论概述
2.4.2“做中学”理论与创业教育
第3章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3.1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现状
3.1.1 样本情况
3.1.2 调查结果
3.1.3 结果分析
3.2 我国大学生创业困境成因分析
3.2.1 机会识别能力不强
3.2.2 资源整合能力不够
3.2.3 团队组合能力不足
3.3 山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3.3.1 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
3.3.2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安排设置和师资建设情况
3.3.3 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情况
3.4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困境成因分析
3.4.1 创业教育理念不透彻
3.4.2 创业教育目标不清晰
3.4.3 创业教育内容不明确
3.4.4 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
3.4.5 创业教育师资不充足
3.4.6 创业教育实践条件不具备
第4章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4.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思路
4.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假设模型
4.2.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要素的确定
4.2.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假设模型的建立
4.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假设模型的验证与修正
4.3.1 问卷调查
4.3.2 因子分析
4.3.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假设模型修正
4.4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绩效分析与模型确立
4.4.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4.4.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确立
第5章 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模型
5.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5.1.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5.1.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5.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5.2.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式
5.2.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
5.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领域与范围
5.3.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领域
5.3.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范围
5.4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型
5.4.1 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模型构建
5.4.2 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模型特点
5.4.3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型实践验证
第6章 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
6.1 影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因素分析
6.1.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获得过程
6.1.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影响因素提取
6.1.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
6.2 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的确立
6.2.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个体层次变量提升路径
6.2.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群体层次变量提升路径
6.2.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学校层次变量提升路径
6.2.4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社会层次变量提升路径
第7章 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措施
7.1 学校支持
7.1.1 组织保障
7.1.2 财力保障
7.1.3 物质保障
7.2 政府支持
7.2.1 政府创业政策扶持
7.2.2 政府资金支持
7.3 社会支持
7.3.1 社会实践平台供给
7.3.2 社会投资融资
第8章 结论
8.1 全文总结
8.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附录A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大学生创业相关的高校从业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C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调查问卷
附录D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本文编号:3820291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大学生创业
1.2.2 创业教育
1.2.3 胜任力
1.2.4 创业胜任力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内涵
2.1.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创业教育
2.2 胜任力模型理论
2.2.1 胜任力冰山模型
2.2.2 胜任力洋葱模型
2.3 社会学习理论
2.3.1 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2.3.2 社会学习理论与创业教育
2.4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2.4.1“做中学”理论概述
2.4.2“做中学”理论与创业教育
第3章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3.1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现状
3.1.1 样本情况
3.1.2 调查结果
3.1.3 结果分析
3.2 我国大学生创业困境成因分析
3.2.1 机会识别能力不强
3.2.2 资源整合能力不够
3.2.3 团队组合能力不足
3.3 山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3.3.1 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
3.3.2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安排设置和师资建设情况
3.3.3 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情况
3.4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困境成因分析
3.4.1 创业教育理念不透彻
3.4.2 创业教育目标不清晰
3.4.3 创业教育内容不明确
3.4.4 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
3.4.5 创业教育师资不充足
3.4.6 创业教育实践条件不具备
第4章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4.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思路
4.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假设模型
4.2.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要素的确定
4.2.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假设模型的建立
4.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假设模型的验证与修正
4.3.1 问卷调查
4.3.2 因子分析
4.3.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假设模型修正
4.4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绩效分析与模型确立
4.4.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4.4.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确立
第5章 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模型
5.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5.1.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5.1.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5.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5.2.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式
5.2.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
5.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领域与范围
5.3.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领域
5.3.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范围
5.4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型
5.4.1 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模型构建
5.4.2 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模型特点
5.4.3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型实践验证
第6章 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
6.1 影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因素分析
6.1.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获得过程
6.1.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影响因素提取
6.1.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
6.2 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的确立
6.2.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个体层次变量提升路径
6.2.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群体层次变量提升路径
6.2.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学校层次变量提升路径
6.2.4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社会层次变量提升路径
第7章 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措施
7.1 学校支持
7.1.1 组织保障
7.1.2 财力保障
7.1.3 物质保障
7.2 政府支持
7.2.1 政府创业政策扶持
7.2.2 政府资金支持
7.3 社会支持
7.3.1 社会实践平台供给
7.3.2 社会投资融资
第8章 结论
8.1 全文总结
8.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附录A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大学生创业相关的高校从业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C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调查问卷
附录D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获得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本文编号:3820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82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