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教育论文论陈独秀尚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14 18:20

  陈独秀尚武思想研究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毛泽东曾称他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界领袖, “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近年来,关于陈独秀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在学术界涌现。纵观这些文献的研究范畴多集中于对陈独秀思想的研究,涉及领域涵盖文化、文艺、社会、哲学、教育、经济、法律、体育等诸多方面,关于陈独秀的研究正逐渐趋于升温化、系统化和全面化。但是,细细揣摩陈独秀的人生,就会发现他的一生实为革命战士战斗的人生,在不断的斗争中,也逐渐形成了以文化为基石、以实践为主体的独特的尚武思想,这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皆有不同的特征和价值。在拒俄运动(1903年4月针对俄国撕毁中俄《东三省交收条约》企图长期霸占东北而发动的爱国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依靠不同方式积极倡导和传播尚武救国思想,他将这种思想与国民的国家观相联系,主张依托群众、全民尚武、以少数带动多数等相关举措,在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陈独秀尚武思想成因本文是由360论文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对中国的发展无异于雪上加霜。正如陈独秀所说“我全国之人皆奄奄无生气,若长此不振,即以工、农、商、矿等实业,亦必战败于生计界,而不可以生存;况欲执干戈卫社稷乎” (《安徽爱国会演说》)。陈独秀的尚武思想是伴随这种国情之下而呼之欲出,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另外,像近代的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黄兴、林则徐等人的尚武思想对陈独秀尚武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代国外一些尚武强国的事例及陈独秀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历程同样影响着陈独秀尚武思想的形成。近代国外最具尚武的国家无疑是日本和德国,正如毛泽东所说,德国的斗剑之风播于全国,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更是根深蒂固。这些国家尚武强国的历史对陈独秀尚武救国思想的萌生起到了一定的催生作用。正如陈独秀为维新志士汪希颜去世所写诗歌中感慨“凶耗传来忍泪看,恸君薄命责君难。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哭汪希颜》) 。陈独秀受国外尚武思想影响从其国外学习实践中也可见一斑。在1901~1915年期间,陈独秀五次东渡日本学习考察。在留学El本期间,其不仅学习了丰富的日本文学,而且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感悟颇深。在陈独秀最直白的尚武言辞中是对日本“兽性主义”教育的积极认可,他认为兽性之特长体现为“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也”、“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也”、“信赖本能,不依他为活也”、“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也”, “皙种之人,殖民事业遍于大地,唯此兽性故; 日本称霸亚洲,唯此兽性故”(《今日之教育方针》)” 。缘于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陈独秀开始在国内组织和开展尚武救国运动。在拒俄运动蓬勃发展之际,陈独秀倡议成立安徽爱国社,起草《社章》宣言,当场发动126人签名人社,其宗旨为“发爱国之思想,振尚武精神,使人人能干戈卫社稷,以为恢复国权基础”。陈独秀在安庆藏书楼发表拒俄演说后,反响巨大,学社三五成群,公开联合要求巡抚“电阻俄约”,并请学堂开设体操课,教授杀敌本领,奔赴前线参战抗俄。这些尚武救国实践行动在当时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陈独秀尚武思想形成、发展及传播奠定了重要支撑。

  2 陈独秀尚武思想特质

  2.1 立足教育:国家观是尚武普及之本陈独秀倡导尚武思想的立足点是从国民思想或国民性进行剖析,他认为国民首先要明白国家的意义才会产生爱国心,国民产生爱国心才会自觉“执干戈而卫社稷”, 尚武思想或行为才会真正意义上得以普及。在他的文章中曾高度赞扬爱国心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爱国心为立国之要素,此欧人之常谈,由日本传人中国者也”;“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爱国心,情之属也”;“爱国主义, 自卫主义也,以国民之福利为目的者也”(《爱国心与自觉心》)。陈独秀透析国民之所以缺乏爱国心而导致无尚武斗志的重要因素是思想问题, “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敬告青年》)” 。然而,在陈独秀看来,国民缺乏尚武思想的原因之一是“重文轻武”教育方针所造就。“斯巴达人之教育,期以好勇善斗,此所谓国民教育主义也?德意志及日本虽以军国主义闻于天下,其国民教育方针,德智力三者未尝偏废”(《今日之教育方针》)” 。另外,陈独秀东渡日本学习期间也深刻感受到日本尚武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所以,在其文章中充分肯定了日本“兽性主义”尚武教育对日本强国的影响。

  陈独秀在分析国民缺乏尚武精神原因之后,又提出了激发国民爱国尚武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准此以定今日教育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今日之教育方针》)” 。这是陈独秀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并对比列强后所提出的着眼于教育而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举措,同时他还在此方针基础上提出:国民教育应该从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和兽性主义等方面着手,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德、智、体并重的国民教育方针。陈独秀基于上述国民教育方针,对当时国民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动机及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他认为中国国民受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洗礼,劣根性已是根深蒂固,要想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的觉悟,不可能一次性对全体国民实施,必须并立足“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吾人最后之觉悟》)的策略。另外,他认为青年不仅是国民中较为进步的中问力量,而且也是接受新思想较快的群体,必须通过对青年的改造使之担负改造国民的重任,这种教育思路是十分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的,虽然这一思想方针在当时社会很难得以顺利地实现,但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2 扎根身体:强健体魄为戮力疆场之基陈独秀尚武思想的独到之处就是首先立足于国民思想教育,使之明白尚武救国的重要意义。在通过国民思想教育改变国民性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强健体魄是实施尚武的重要基石。面对当时国内青年的体质情况,陈独秀给予了深刻的剖析: “余每见吾国曾受教育之青年,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他日而为军人,焉能戮力疆场,百战不屈也?欲以此角胜世界文明之猛兽,岂有济乎?”



本文编号:4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