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
21世纪,世界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网民人数达到5.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网络大军中最活跃、最稳定的中坚力量。有数据称在校大学生网民比例已经超过95%。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也不再为台式电脑与网线所局限,WIFI技术、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 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长期浸淫于网络文化, “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因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要想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必然不能忽视网络这个平台。
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与探索以网络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政教学新模式, 是当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最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双重影响互联网在信息存储数量及传播速度上, 有着其他传统媒体完全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因而它对于亟待吸取新知识但也缺乏自制力的年轻大学生的影响, 是具有极大冲击性的。网络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如同一柄离不开也靠不近的“双刃剑”。
(一) 丰富与泛滥互联网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十分巨大, 是一般大众媒体所无法企及的。浩如烟海的各类资讯、图片、音乐、视频、文字等,极大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维; 而与之相x,-j的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却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且难以筛选与控制, 其中充斥着大量淫秽色情、血腥暴力、吸毒酗酒等内容严重侵害着年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甚至会助长堕落与犯罪。
(二) 开放与放纵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与自由的平台,在网络世界中, 即使距离相隔千里、身份天差地别也可以全无障碍地自在交流。然而这种过于开放与宽松的交际方式很容易变质为思想与行为上的极端放纵, 尤其是对于涉世未深、三观尚未成型的年轻大学生。例如有的年轻人会放纵自己对于网络的迷恋, 而完全沉浸在网游、网聊等虚幻世界里; 而有的则会利用网络交际的迅捷方便盲目交友,进而发展到在现实中肆意放纵, 最终造成被骗、甚至伤害或被伤害的结果, 甚至有的难以抵御诱惑最终走上犯罪之路。
(三) 自由与偏激网络世界相较于现实社会少了很多限制和规则。在互联网上, 每一个用户都能够轻易获得绝大多数自己想要获取的资料和信息,也可以自由表发表自己的言论。网络更方便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渗透,很多年轻人很早就能非常容易地接触这些西方文化, 从而造成崇洋媚外、思想上的偏颇和叛逆, 甚至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缺失。而网络又往往被作为一般网民最便捷的情绪宣泄渠道, 存储囤积了大量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资讯与言论, 这让许多年轻气盛, 思想活跃、又极度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的大学生被这些信息所影响, 从而走向偏激的反面, 造成其愤怒、狂躁、消极、拜金、甚至反国反社会等严重思想问题。
二、互联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下, 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许多有利的因素,它丰富了大学生们的知识, 开阔了大学生们的视野, 同时也为宣传思想工作现代化、科学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扩大了受教育面和参与程序,增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看到互联网给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利益的同时, 由于信息的污染、外来文化等原因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干扰互联网既是获得信息的宝库, 同时也是一个糟粕遍布的信息垃圾场。政治、经济、学术等有价值的信息会和各种各样暴虐、色情、腐化、低级趣味的信息混杂在一起, 然而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 很容易受到影响。部分大学生因迷恋上网交友、聊天、浏览色情网站而导致精神萎靡、学习成绩下降, 以至精神分裂、心理扭曲; 加之, 大学生长期接触一些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在互联网的作用下, 信息传播者和大学生在自由自主地传播和接受信息的互动中, 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泛滥, 不可避免地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从而干扰和冲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二) 西方网络文化与日俱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冲击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网络信息的全球化发展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相互融合、渗透。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依仗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 通过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向全世界范围内大量传播, 更是给易被控制的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明显变化, 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根基不牢、缺乏爱国热情、缺乏正确的人生理想等,此种情况不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展开。
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 以网络为教育改革阵地在现代高校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IEt、仅凭借教~Jili的口述讲解也不够直观, 这样的课程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时设置少、课堂效率也较低。因而在全社会都在关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大潮流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当积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 而网络就是最适合的教改阵地。
从高校角度来说, 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课堂体系, 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和互联网应用的 方式, 以其直观、迅速、便捷、丰富的特点, 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带来新的活力。而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来说,要努力丰富自身的技能, 充分了解并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缺点, 通过展示优点、摒弃缺陷,将最好的教学效果呈现在学生眼前, 极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 以网络为思政宣传平台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非常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因此, 高等院校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 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更广泛的宣传, 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方便地接触到相关知识。
例如, 高校可以致力于建设以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社会主义、宣扬爱党爱国思想的红色网站, 并且在发挥高校自身的创意, 在网站形式上摒弃以往枯燥沉闷的条目与说教, 而采用新闻资讯、趣图漫画、flash动画、音频视频等更多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而在网站的内容选择上,要侧重视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掘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事件,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亲切感和参与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本文编号:4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