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研究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现状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和家庭的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突出的就业能力。
1.1就业能力的构成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百度百科解释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对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差异。英国学者希拉吉和波拉德认为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特征,而且还包括展现这些特征。即对个体来说,就业能力依赖于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分为6个类别,16项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沟通技能(听、说能力)、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自我发展技能(自尊、动力、目标设定、职业生涯规划)、群体交往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团队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能力)。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通过对比,笔者认为就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如下几方面:
1.1.1基本技能:即与就业相关的一般能力。包含言语理解能力、判断推理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数量关系把握能力等。
1.1.2专业技能: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新知识和新鲜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处理相关事务的能力。
1.1.3求职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1.2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随着高中生的逐年减少,高校生源也呈递减趋势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高职院校热”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更让一些家长放弃了子女上本科的机会,去选择学习一门技术,以利于就业。这样一来,一些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更得不到保障,尤其是三表本科民办高校的学生高考分数并不高。以黑龙江省为例, 民办三表本科院校虽有部分是400—500分的学生,但大多数学生的分数是还在350分上下。
而我们要解决的正是如何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民办高校的整体就业率问题。
研究发现,民办高校学生虽入学分数不高,但个性强、头脑灵活等优势却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总的来说,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2.1就业基本技能具备。
就业能力中的基本技能在前边已经提到,是指与就业相关的一般能力。民办高校学生拥有个性较强、头脑灵活、思想活跃等优势,因此言语理解能力、判断推理、听说读写等基本就业能力是具备的。
I.2.2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较弱。
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薄弱,并且大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专业技能方面,很多学生浮于表面,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透彻,缺乏刻苦钻研的毅力和精神,势必导致专业技能掌握不牢,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相关事务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1.2.3就业关键的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民办高校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环境较优越,本人的学习意愿不强,缺乏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像这样的一支队伍如果放任到就业大军中,无就业优势可言。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依赖性,习惯于等待,习惯安稳生活,缺少主动竞争的意识,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满足于现状中的他们显得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2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方法面对以上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我们就业工作者要开拓思路,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努力帮助学生寻找方法,提升就业能力;要借助民办高校的各种优势和灵活的机制,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应用型特色人才。
文章从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制定了“特色培养方案”,下面就研究的阶段成果一一“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2.1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面对日益庞大的高校就业大军,如何以独特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大胆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师教会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的技巧,把以“教师教为主”改为“学生学为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本文在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研究中做了很多工作。在学生大一入学初为每名学生建立个人“培养档案”,对学生的就业目标进行调查,并在大学四年期间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随时完善自我。通过灵活大胆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四年后毕业顺利走向社会打基础。
2.2加强就业理论指导,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求职技能目前,高校大学生求职技能的训练主要依靠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讲座。这些都是在理论上进行的指导,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求职技能,除了加强就业理论指导外,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部分学生制定的“特色培养”方案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除了为学生建立“培养档案”
来记录每年收获外,还为每个专业制定了“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培训计划”和“就业指导实践活动计划”。其中“理论知识培训计划”中包含了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程,同时,每学期还有针对性的为每个专业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比如,大一年级我们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就业趋势解析等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四年的安排,明确就业方向;大二年级开展专业方向、专业课学习方法指导、职业素质训练、就业意识培养等专题讲座; 大三年级开展求职礼仪、面试技巧、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讲座;大四年级将对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角色转换、最新就业政策等进行讲解。在“实践活动计划”中,突出大二暑期和大三暑期及平时课余时间的利用。我们将积极开拓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提前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工作环境、体会工作内容。对于大二和大三的暑期,让学生自己安排做一份有报酬的工作和无报酬的公益活动。学生通过接触社会,能够尽早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种培养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各项求职技能。
2.3挖掘家庭资源,广开就业渠道,培养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民办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就业动力,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等待家人、亲戚、朋友的帮助找到工作。为此笔者在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学生开展“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将学生本人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个人总结与每学年的收获一起记入“培养档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寄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已得到家长的认可,通过这个桥梁和纽带,家长更加了解学院、关心学院发展,同时,还对我们的培养提出宝贵意见。家长们感到把学生送到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是放心的,笔耕文化推荐期刊,是骄傲的;从家长反馈意见的字里行间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使命,肩膀的重任;我们听到的声音再也不是对学院生活条件的种种抱怨,更多的是对学院未来发展的关注。“培养档案”的建立,不仅保持了我们与家长间的经常性沟通,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家庭资源,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责任感和就业主体意识,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打下基础。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我们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刻不容缓。本文从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指导工作,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制定“特色培养方案”,为每名学生建立“培养档案”,并跟踪四年,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将不断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我们将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工作,因为这是时代的使命,更是历史的重任。
本文编号:4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