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美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态美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危机也日益突出。生态危机的背后是人的观念、意识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了生态文化的探索,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了生态美学和生态美育的探索。大学生生态美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生活的艺术家”,生态审美力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学校承担着思想文化传播、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应培养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生态美育进行了基本概述,分别介绍了生态美育的涵义、与生态教育和普通美育的联系与区别、培养目标、培养任务和基本路径。归纳了生态美育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美学思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生态美学思想和生态智慧以及西方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论证了将生态美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丰富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并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和分析了当前高校生态美育的开展现状和大学生生态审美素养现状。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生态美育实施路径,重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丰富教育内容,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优化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完善教育途径,开展广泛的实践教育;改善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大学生生态美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完善生态人格、塑造生态良心。使大学生在亲近大自然时,不但能获得自然生态美的感受,更能培养对自然的感情,从而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生态美育 大学生 生态审美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7
- 一、选题背景10-11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12
- (一)研究目的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三、研究现状12-16
- (一)国内研究现状12-14
- (二)国外研究现状14-16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6
- (一)研究方法16
- (二)研究思路16
- 五、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6-17
- 第一章 生态美育的基本概述17-27
- 第一节 生态美育的概述17-19
- 一、生态美育的涵义17
- 二、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普通美育的联系与区别17-18
- 三、生态美育的培养目标18
- 四、生态美育的培养任务18-19
- 五、生态美育的基本路径19
- 第二节 生态美育的理论基础19-24
-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美学思想20-21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美学思想21-23
- 三、西方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23-24
- 第三节 将生态美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4-27
- 一、大学生生态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24-25
- 二、将生态美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25
- 三、引生态美育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25-27
- 第二章 大学生生态美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7-34
- 第一节 高校生态美育的开展现状27-28
- 一、高校生态美学等相关课程开设情况27
- 二、高校生态美育教学内容情况27-28
- 三、高校生态美育教学方法情况28
- 第二节 大学生生态审美素养的现状28-31
- 一、大学生生态美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9-30
- 二、大学生生态环保参与情况30
- 三、大学生接受生态美育意愿情况30-31
- 第三节 大学生生态美育现状缺失的原因分析31-34
- 一、高校开展生态美育历史不长,经验不足31-32
-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生态审美素养有待提高32
- 三、当前高校对生态美育重视程度不够32-34
- 第三章 大学生生态美育实施路径分析34-42
- 第一节 丰富教育内容,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34-35
-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34
- 二、实施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34-35
- 三、开设相关选修课35
- 第二节 优化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35-37
- 一、构建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建设“绿色校园”36
- 二、构建优美的校园人文环境,开展读书活动36-37
- 第三节 完善教育途径,开展广泛的实践教育37-40
- 一、有效利用高校自身的特色资源38
- 二、与校外单位合作,拓宽生态美育的教育资源38-39
- 三、建设生态美育教育基地39-40
- 四、创建环保工作室40
- 第四节 改善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40-42
- 一、加强生态美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41
- 二、鼓励教师从事生态美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1-42
- 结语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一48-51
- 附录二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时代呼唤对美育的再认识[J];广西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2 车玮,吴云波;论美育在中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段永纯;谈歌唱艺术在美育中的重要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许晶敏;确立美育地位 造就高素质人才[J];甘肃科技;2001年05期
5 冯振国;美育是使人完美的教育[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赵静贞;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技能开发;2001年06期
7 胡平法;加强美育 全面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2年07期
8 汪先理;数学中的美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汪颖,杜邦胜;浅谈体育中的美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刘双红;寓美育于教学之中[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惠;;浅析“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吴卫黎;;议美育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3 李素波;陈玉玲;姜素玲;;实施美育 塑造美的心灵[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4 魏彦萍;;如何搞好美术教学[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5 王玉;贾同乐;;“中小学礼仪美育教育”课题研究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臧正道;;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新体现[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陆惠芳;;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8 李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9 包云珍;;美育教育的重要性[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赵国静;;让美育成为语文课堂的习惯[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曾毅 通讯员 范亚菲;谁来关注农村中小学的美育[N];光明日报;2007年
2 陈景媛;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N];长治日报;2010年
3 徐亚平邋通讯员 赵芸 肖群英;岳阳市二中刷亮美育品牌[N];湖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百灵;如何才能把美育落到实处[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李延声;不可忽视美育[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美协理事 李延声;美育兴国[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蔡成刚;美育兴国[N];今日信息报;2011年
8 蔡达峰 复旦大学副校长;美育重在落到实处[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徐晓兵;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N];兰州日报;2013年
10 长兴实验初中 吴强;浅谈中学阶段素质教育中的美育[N];美术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璐;初中英语教学中美育教育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2 孔德宇;大学生生态美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蒋莉莉;美术特色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李竞云;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应龙;美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与学生创造力培养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潘吉英;无用之用—王国维美育思想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7 王林辉;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罗永祥;中国现代科学美育的先驱者[D];贵州大学;2006年
9 刘照阁;农村初中美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聊城大学;2015年
10 隋文慧;以人为本 以美育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态美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6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