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三螺旋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青海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出高等教育与经济各个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和得分,随后运用耦合协调度计算对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分析,寻找影响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2005年至2013年期间,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度一直处于良性耦合和颉颃耦合的临界点,说明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没有变化。其次,2005年至2013年期间,青海省高等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则逐步提升,从低度协调上升到高度协调,说明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良性耦合的水平越来越高。最后,通过高等教育和经济系统内各个指标的得分,分析得出青海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人力投入、社会服务的缓慢发展都制约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而青海省经济系统中产业结构优化较慢制约了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展望了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未来,认为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青海省应该通过建立政府、高校、企业间的交流机制、适度超前发展高等教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来强化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 经济 耦合协调 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G64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2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9
- (一) 选题的背景8-9
- (二) 选题的意义9
-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9-10
- (一) 研究内容9
- (二) 研究思路9-10
- 三、研究方法10
- (一) 文献分析法10
- (二) 比较分析法10
- (三)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10
- 四、创新和不足10-12
- (一) 本文的创新之处10
-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10-12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12-17
- 一、相关理论基础12-13
- (一) 人力资本理论12
- (二) 内生增长理论12-13
- (三) 三螺旋理论13
- 二、国外研究综述13-14
- 三、国内研究综述14-15
- 四、对以上研究的评述15-17
- 第三章 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概况17-33
- 一、青海省高等教育发展概况17-29
- (一) 青海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17-19
- (二) 青海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状况分析19-24
- (三) 青海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状况分析24-27
- (四) 青海省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状况27-29
- 二、青海省经济发展概况29-33
- (一)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29-30
- (二) 青海省经济发展分析30-33
- 第四章 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33-46
- 一、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33-40
- (一) 高等教育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3-35
- (二) 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35-40
-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40-46
- (一) 青海省高等教育体系各指标对整体得分的影响41-42
- (二) 青海省经济体系各指标对整体得分的影响42
- (三) 青海省高等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析42-43
- (四) 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43-46
- 第五章 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6-54
- 一、青海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展望46-49
- (一) 青海省高等教育发展展望46-48
- (二) 青海省经济发展展望48-49
- 二、青海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9-54
- (一) 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49-52
- (二) 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52-53
- (三) 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晓宽;;试论区域性跨省区经济协调[J];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05期
2 吉昌福;一条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乡镇企业兴办教育浅析[J];教育与经济;1990年02期
3 苏明武;遂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高新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肖祥敏;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马继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昆明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何忠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发挥人民的精神能动性[J];南方论刊;2004年05期
8 黄景钧;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六项要素和六点建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李红;;论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J];重庆行政;2006年03期
10 朱秋;;论区域竞合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娟;向清娥;;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刘大海;孟凡涛;柳晓冰;马林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技支撑研究——基于科技创新系统建设视角[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王积业;曲春杰;曲天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王国兴;袁峗;;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国际经济协调新框架[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云旗;;财政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6 李景元;;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廊坊市委组织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主题发言之一[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孙启文;;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刘庆e,
本文编号:462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6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