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自我心理对诚信的影响模式

发布时间:2014-07-30 14:54

  一、引言

  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中,把“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诚信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缺失了诚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精神支柱。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现状,对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诚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信的本质是“知行统一”。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好善,讲究信用。一个人是否诚信,是个体心理与社会状况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自我是个体心理的核心。

  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根本不存在,我又怎么能有德行呢?”因此,有必要研究个体自我心理与社会因素对诚信的作用。

  本研究中,以自我和谐与自尊作为自我心理的指标,自我和谐反映自我的内部一致性,自尊则反映个体对自我的评价。自我不可能在真空中发挥作用,必然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研究中又引入了个体对社会的评价以及个体的客观条件,希望认识个体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对诚信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本研究调查了内蒙古地区多所高校一至四年级共818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82人(22.4%),女生631人(77.6%),文科456人(56.3%),理科354(43.7%),来自农村学生388人(47.5%),来自城市428人(52.5%)。

  (二)工具

  1.自我和谐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由王登峰编制,用于评定被试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该量表包含3个分量表,本研究出于确保概念清晰的需要,只选用其中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评分采用五分制,得分越高,自我与经验越和谐,自我与实际上的经验分歧越小。(本研究为解释方便,统计时作反向计分处理。)本量表同质性信度为0.774。

  2.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量表共l0个项目,分数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本量表同质性信度为0.725。

  3.大学生诚信水平调查问卷问卷由管文娟编制,分为诚信行为分问卷(24个题项)、诚信观念分问卷(16个题项)。诚信行为包括大学生生活与学术诚信行为。诚信观念问卷系由wrightsman编制的《人性的哲学量表》改编,包含他人值得信任和愤世嫉俗两层含义。问卷采用李克特自评式六点量表计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6分。问卷得分高者表明其诚信度高。总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835,诚信行为问卷信度0.803,诚信观念问卷信度0.826。

  4.自编问卷调查内容为社会和谐的程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以及对我国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方面的满意度。五分制计分,分数越高,被试对社会和谐的评价越高。本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791。为了解大学生的文化与经济环境,调查了被试的父母文化程度与生活支出水平。

  (三)数据统计与处理研究数据利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 果

  (一)自我和谐、自尊、社会评价、诚信观念、诚信行为的相关分析从表1的相关分析所示,自我和谐、自尊、社会评价、诚信观念及诚信行为之间均有显着相关,经济水平与自我和谐、诚信观念间有显着负相关,与诚信行为相关极显着,家庭文化与社会评价有显着正相关,与诚信行为有显着负相关。

  (二)各变量影响诚信行为的路径分析为考察各变量间的关系模式,采用路径分析技术进一步探索。根据相关分析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提出假设模型,通过ANOS6.0检验,排除影响不显着的路径(家庭文化环境对模型的效应较小,且不利于模型解释,被排除),建立如图1所示的各变量对诚信行为的影响关系模型。从表3的拟合指数看,X/DF=2.070<5,NFI>0.90,RFI>0.90,RMSEA<0.05说明模型拟合观测的效果良好,因此认为此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量间的关系。图1所示对诚信行为的影响关系模型中显示的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着(sig.<0.001),具体各预测变量对内生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整体效应如表2所示。自尊对社会评价的解释量达到3% ,自我和谐、自尊、社会评价对诚信观念的解释量达到12% ,模型对诚信行为的解释量达到27%。

  诚信观念和自尊对诚信行为的直接正效应非常显着,经济水平对诚信行为有非常显着的直接负效应。自尊对诚信行为既有直接效应,也可通过社会评价影响诚信观念进而影响诚信行为,自我和谐对诚信观念的直接效应非常显着,自我和谐对诚信行为只有间接效应,但整体效应较强。

  四、讨论自我和谐反映的是个体对自我经验的开放度与宽容度,是自我内部和谐的反映。自我和谐的人对自己的情感、需求感受更真实,对自己能更理性接纳。自尊高的个体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和较高的期望。从相关分析中发现,自我和谐与自尊的相关非常显着,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同,对自我开放、接纳程度更高的人对自己更认可,更倾向于自我实现。

  自我和谐与自尊共同反映了自我心理的主要特征。本研究中诚信观念反映的是个体对他人一般行为模式的估计,诚信观念高的人对他人有更高的信任,对人际关系有良好的期待。反之,则认为他人不值得信任,对社会愤世嫉俗。

  路径分析中,自我和谐对诚信观念有显着直接效应,可以认为个体对自己的接纳和开放程度对个体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影响较大,一个对自己更包容的人对他人也更包容。这一结果与李波,李朝霞等对社交焦虑的研究相近。自尊对社会评价的直接效应显着,对自己评价较高的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认可程度也高。社会评价对诚信观念有显着直接效应,个体认为社会环境越差,对他人诚信和对人际信任的期待越低。自尊对诚信观念只有间接效应,且间接效应较低,自尊更强调一个人对自己能力、价值的评价,它预测个体对他人和人际环境认识的能力不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大。

  自我和谐与社会评价对诚信观念有显着直接效应,说明个体对自我的接纳程度与个体所处社会环境的和谐程度影响个体对人性和人际信任的判断。

  诚信观念对诚信行为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这符合心理学中知与行的关系,这与Wrights.诚信观念既对诚信行为有直接效应,也是自我和谐与社会评价影响诚信行为的中介变量。自我和谐通过诚信观念对诚信行为有间接正效应。社会评价也通过诚信观念对诚信行为有间接效应,社会大环境越好,个体诚信行为越多。自尊对诚信行为有显着直接效应,自尊水平越高的人行为中诚信程度越高。

  经济水平对诚信行为有显着负效应,即经济水平越高,笔耕文化传播,诚信行为越少,经济水平越低,诚信行为越多。结合相关分析,经济水平与社会评价相关较低,但与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却有显着负相关,可见某人经济水平高并不意味着他更认可社会,人际环境信任度高,也许经济条件越好,更容易不诚信,或经济条件越高的人对社会公平与人性的认可越低。

  “由于追逐利益是人活动的一个强大动力,因之,利益的算计也就有意无意地成为人们行为抉择的重要原则之一。”于是,人们很可能为了利益而背信弃义。

  综合以上,可以试图作一概括,即自我和谐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社会环境越和谐、越公平,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诚信评价越高,相应地诚信行为也越多,其中,自我和谐和自尊是诚信的根源,社会现实条件影响其对诚信的作用。

 



本文编号:4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0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