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群际接触对群际偏见的效应
本文关键词:“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群际接触对群际偏见的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群体事件的频发,群际关系逐渐引发了人们的重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新疆地区的群际关系尤为引人注目。在疆内各高校全面推行“民汉一体化”教学的背景下,探讨跨群体接触对偏见的效应,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群际接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积极效应——降低群际偏见,群接触对群际偏见的效应需要明确考虑地域特征,因而探究新疆特有的接触方式与条件,比较接触效应在民汉间的差异,分析接触经验与偏见变化的关联,能检验和拓展群际接触相关理论。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考查群际接触的方式、程度和效价三个维度对三种方式测量的偏见(内隐联想测验法测量的内隐偏见和两个外显偏见量表)的效应,系统的探讨群际接触对群际偏见的效应。共包括3个研究:分别考查直接群际接触(接触程度、接触方式)、间接群际接触(想象群际接触)、接触效价对群际偏见的效应。研究一关注直接群际接触的效应,包含两个部分。研究一(A),采用跨群体友谊速成程序,考查大一维、汉新生通过建立跨群体友谊速成的接触方式对外群体偏见的效应。结果显示,经过跨群体友谊速成第一阶段后,外显偏见呈现上升趋势,且汉族同学比维族同学上升的显著;内隐偏见的差异不显著。研究一(B)在民汉合宿的背景下,采用追踪研究设计,考查新生合宿的不同阶段内维汉学生对外群体偏见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合宿后外显偏见差异显著,汉族外显偏见高于维族;内隐偏见方面差异不显著。也就是直接群际接触对被试内隐偏见的降低效用不显著。在研究一两部分数据的基础上,将数据予以比对,探究接触方式对不同民族学生偏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内隐方面,接触方式差异显著,即合宿对内隐偏见的效果要显著大于跨群体友谊的建立;不同民族方面,在直接接触后,汉族内隐偏见升高,而民族内隐偏见下降。外显偏见方面,直接接触后,外显偏见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民族间表现出差异,汉族的外显偏见显著高于维族。且不同民族和接触方式间的交互作用显著,维族在不同接触方式中的外显偏见显著下降,汉族同学呈现上升趋势。研究二探究作为直接接触补充的想象群际接触的效应,采用2(外族想象接触、同族想象接触)×2(维、汉)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查想象内容对维汉学生的外群际偏见的效应。结果显示,外群体想象相对于内群体想象可以更有效的减少被试的内隐偏见。不同民族在经历想象接触后所表现的偏见存有显著差异,汉族被试呈现下降趋势,维族被试呈现上升趋势。研究三是考察被试的先前接触经验(接触程度、接触效价)对内隐和外显偏见的效应。结果显示,民族同学的偏见与接触程度和接触效价呈现负相关关系,即接触程度越深,接触经验越积极,被试的偏见越少。汉族同学的偏见与接触程度和接触效价无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直接群际接触可以有效减少内隐群际偏见,但会增加外显偏见,跨群体合宿的效果要优于友谊速成;间接群际接触会降低被试的内隐偏见且对汉族更有效;而接触效价与偏见的关系,随接触程度越深、接触越积极而偏见降低。但在具体接触类型与被试民族的差异,对被试偏见类型和程度的改变存在差异性。
【关键词】:群际偏见 群际接触 内隐联想测验 想象群际接触 跨群体友谊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2.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第一章 研究综述12-27
- 1“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12-17
- 1.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2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2 群际偏见的研究综述17-21
- 2.1 态度与偏见17-19
- 2.2 群际偏见的概念19
- 2.3 群际偏见的形式和研究方法19-21
- 3 群际接触的研究综述21-26
- 3.1 直接群际接触22-23
- 3.2 间接群际接触23-26
- 4 相关概念操作性定义26
- 4.1 民汉一体化教学26
- 4.2 群际接触26
- 4.3 群际偏见26
- 5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6-27
- 5.1 理论层面26
- 5.2 现实层面26-27
- 第二章 研究思路及方法27-30
- 1 研究构想和流程27-30
-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框架27-28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28
- 1.3 研究假设28-30
- 第三章 直接接触程度、方式对群际偏见影响的追踪研究30-42
- 1 跨群体友谊的建立对群际偏见的影响30-35
- 1.1 方法30-32
- 1.2 结果32-34
- 1.3 讨论34-35
- 2 跨群体混合住宿对群际偏见的影响35-38
- 2.1 方法35-36
- 2.2 结果36-38
- 2.3 讨论38
- 3 接触方式对群际偏见的效应38-41
- 3.1 方法38-39
- 3.2 结果39-40
- 3.3 讨论40-41
- 4 结论41-42
- 第四章 间接群际接触对群际偏见影响的实验研究42-46
- 1 想象群际接触对群际偏见的效应42-46
- 1.1 方法42-43
- 1.2 结果43
- 1.3 讨论43-45
- 1.4 结论45-46
- 第五章 接触效价对群际偏见影响的实验研究46-50
- 1 接触效价对群际偏见的效应46-50
- 1.1 方法46-47
- 1.2 结果47-48
- 1.3 讨论48-49
- 1.4 结论49-50
- 第六章 群际接触对群际偏见影响的综合讨论50-54
- 1 研究结果的综合讨论50-51
- 1.1 群际接触理论对于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启示50-51
- 1.2 研究结果的综合讨论51
- 2 研究的主要结论51-52
- 3 研究的创新与启示52-53
- 4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9
- 附录59-64
- 后记64-66
- 在研期间科研情况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民权;管健;;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基于群体身份与认同视角[J];心理科学;2015年05期
2 尧丽;于海涛;段海军;乔亲才;;想象接触对大学生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5年05期
3 芦海燕;;多媒体技术对于发挥因材施教在“民汉一体化”课堂中的作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5年18期
4 祖力亚提·司马义;;新疆高等院校“民汉双轨制”向“民汉一体化”模式转型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5 刘阳;孙秀玲;龙长权;张庆林;;“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群际内隐态度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6 何奎;;“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新疆财经大学民汉混合教学班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7 何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孙静;董新强;;多重主体教学模式对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的推动作用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刘阳;孙秀玲;李红;龙长权;;维族大学生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群际接触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10 于海涛;张雁军;乔亲才;;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认同内容及其对群际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琼;社会支配倾向、情境因素与偏见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群际接触对群际偏见的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8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