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2014-07-24 11:42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广泛使用的推动者,随着大学生网民的日益增多,网络成瘾者也日益增多。据报道,大学生网络成瘾率在5.00% ~16.85%。不良的心理状况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较明显影响,而应对方式选择不当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茫然及逃避等心理问题。

  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提示不能合理应对困难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逃避问题,而网络恰巧为其提供了逃避空间,因此,不正确的应对方式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低年级大学生开始走向独立,是道德 、人生观及各种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以学习为主,为自己前途奋斗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将调查人群确定在安徽某大学的一、二年级,以期获得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者的比例,并研究低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安徽某大学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先按学生的专业设置(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财政、公共事业管理及税务六个专业)进行分群,再在上述6个专业的一、二年级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被抽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均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93份,有效问卷190份。其中,男生62名,女生128名;一年级89名,二年级101名;农村93名,城镇38名,城市59名。

  1.2 调查方法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教室发给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当场匿名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共涉及5个部分,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网络使用情况、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

  1.3 研究工具

  1.3.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台湾大学陈淑惠等以大学生为样本编制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共26个题项,为4级自评量表。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陈淑惠报道的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2周之后的再测信度为0.83。各因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则介于0.78至0.90之间。根据Ko等 对网络成瘾的划分标准,58分以下为正常使用;58~64分为已有沉迷倾向;64分以上为可能已网络成瘾。本研究初步把受试者,<58分为正常组;58~64分为成瘾倾向组,>64分为成瘾组。

  1.3.2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标准详细界定了网络成瘾的“症状”、“病程”及“严重程度”。症状标准共7条,确诊须具备①和② 的2条核心症状及后5条附加症状中的任意1条。病程标准为平均每天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6 h、符合症状标准3个月。本研究在网络成瘾倾向的基础上应用此诊断标准诊断网络成瘾。

  1.3.3 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量普遍使用的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该量表采用0~4五级评分制,0代表没有,1代表较轻,2代表中等,3代表较重,4代表严重。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不乐观。

  1.3.4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本研究采用姜乾金编制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定成瘾大学生对于个性有关的应对方式与其他大学生的差异。共20题,1~5五级计分,笔耕论文,通过因素分析获得两个成分,即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各包含10个条目,所有条目在各自因素上的负荷均大于0.45。NC和Pc的相关系数仅一0.09,呈低相关性,说明两者不属于一个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及检验。

  2 结果

  2.1 网络成瘾及其倾向一、二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l0例(5.3%),其中男生5例(8.1%),女生5例(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73,P>0.05);二年级9例(8.9%),一年级1例(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0,P<0.05)。网络成瘾倾向检出32例(16.8%),其中男生12例(19.4%),女生2O例(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P>0.05);二年级20例(19.8%),一年级12例(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5,P>0.05)。

  2.2 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情况在调查对象中,成瘾组与正常组、成瘾倾向组与正常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不同(P<0.01);成瘾组与成瘾倾向组在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他6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P<0.01);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和偏执4个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3组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成瘾组消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瘾倾向组与成瘾组和正常组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一、二年级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一般认为由于生理差异及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更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面对网络这一新事物时,男生往往更容易被吸引。且男生在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时不愿对伙伴、家长或老师倾诉,多倾向于利用网络来宣泄负面情绪。而女生则大多向他人宣泄不良情绪,善于充分利用社会支持 Anderson等 研究结果显示,男生网络成瘾率高于女生。本文结果,一、二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5.3% ,男生为8.1% ,女生为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抽取男、女生的样本量差异有关。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6.8% ,其中男生19.4%,略高于女生15.6% ,男女比例接近(P>0.05)。考虑与网络服务的多元化有关,使用者逐渐将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延伸到网络上,如浏览新闻、欣赏音频视频、查找并下载学习资料等,男女生对网络的需求差别不大,只是在服务的选择上有所不同。本文结果表明,二年级网络成瘾率高于一年级(P<0.05),网络成瘾倾向也高于一年级。可能是二年级的学生逐渐熟悉了学校周围的环境,且对大学学习的新鲜感己经消失,对学校纪律产生松懈,有时间就去网吧玩游戏,甚至迟到、旷课。而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和热情,延续高中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大部分时间还是用于学习上。

  3.2。不同成瘾程度的低年级大学生在SCL-90得分上的差异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者与未成瘾者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匿名、互动、开放的网络世界易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无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成瘾甚至成瘾倾向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大学生,利用网络缓解负性情绪,一旦将网络作为缓解负性情绪的方式被过度使用,就会造成网络成瘾,从而与现实人际交往减少,造成人际交往不良,导致社会功能受损。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可能是网络成瘾发生的原因。以上只能说明心理健康状况与网络成瘾存在密切关系,如要明确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因果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编号:5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