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论述
我们对大学生的不良心态及行为进行过分析,结果是:
引起大学生产生不良心态的生活事件集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关的学业、社会环境、人际交往、未来与前途这几个方面。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1、个体心理承受能力的特殊性大学生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反映都比较敏感,学习的相对独立和自由,生活环境的相对单一和有序,使其对生活的理解具有较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而在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认知上常常缺少应有的变通性。在这个性方面表现为一是缺乏交往必须的宽容、热心、信任和技巧;二是自信程度低、受挫能力差。
(1)情感因素。当前70%以上的大学生对谈恋爱持"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当行为,还有学生陷入感情激涡,受到失恋、单相思等问题的困扰。
(2)人际关系处理失当造成心理失衡。在高校各类活动中夹杂的人际关系因素形成的不公平竞争,例如奖助措施评比,人为地使大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造成了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压力。在商品化的社会里,学校其实并非世外桃园,同样也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领导,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有时充斥着一定的经济成分。而且社会交往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更加强化了,因此,有些学生很有可能在校园中成为边缘群体,这难免对他们的心理是一个折磨和打击。
(3)学业压力。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国家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大学校园曾一度流行过"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将永远成为历史。大学生面临的任务就是适应市场的需要,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全方位塑造自己,接受市场的选择。目前,学生必修的学业负担普遍较重,但为了将来的就业要求,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等级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例如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商务英语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国家司法考试等等,大学生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容易引发心理疲劳。
2、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心理压力
(1)就业竞争。学生刚进大学校门就能感受到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再加上就业领域一定程度存在着的不正之风和家庭社会背景、地域背景、性别差异等因素,尤其让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女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率已达到15'1岛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例如一个物业公司招聘竟然提出本科学历!
这不仅仅是学历,技术技能的竞争,人事关系的竞争,甚至相貌的竞争都在其中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现实的严酷而真实的反映!大学毕业生们对此都有所了解,这给他们心理的压力是巨大的。
(2)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够完善。从整体上讲,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危机管理的政策与法规,许多危机事件的处理仍停留在经验摸索阶段;没有制定一套系统规范的危机管理和危机处理程序,以指导辅导员、学生和家长应对危机事件;没有将相关人员纳入学校心理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之中,形成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落后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心理问题导致伤人甚至杀人事件,笔耕文化传播,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采取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控力度,应该说这是莘莘学子的一大幸事。
(3)教育机构的管理缺失。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迅速扩大办学规模以后,日常管理和师资力量没有及时到位,导致经常出现意外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目前社会仍处在大变革的时期,特别是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许多新事物和新思想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效益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将会发生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将会给学校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2008年发生在江苏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件事就是如此。
一名18岁的在校女大学生在宿舍里产下一名男婴,令人惋叹的是:在该生怀孕1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在一个拥有600多名师资力量、逾万名学生规模的高校内,居然无一人察觉。一时间..校园学生妈妈"成了当地社会各界谈论的热门话题。
(4)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态度和技巧。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膨胀,教师数量的迅速扩大,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下降的趋势,这不仅反映在学术风气方面,也已表现在教师的行为上。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学问方面的老师,还应该是为人的楷模,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影响,因此要求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道德的底线一一一为人师表。
3、家庭教育中心理学的缺失家庭是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的家庭也是造就其素质以至影响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人的社会化实际上从出生的一瞬间就已经开始,自年幼期开始,人就可以收到家庭的深刻影响。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会使人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许多人还会收到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的教诲和各种影响,自觉不自觉地习得某些职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生活的学校"(1)家长缺乏基本的心理常识。直到八十年代才有家长听说心理学这一新鲜名词,至今绝大多数还是心理学知识的贫乏者,更元从谈及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未曾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缺陷,一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中小学时期已成形。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对学生心理的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
(2)家庭环境因素。高校并轨招生以来,学费成为来自贫困地区学生的一个沉重的经济从而造成心理负担。在一个消费水平不断攀升的社会里,人们(包括学生)对社会变化的反映十分敏感,攀比心理十分强烈。所谓大学生的"三大件"(电脑,手机和MP4)就是绝好的说明。没钱,你就买不起。没有,你就会感到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常言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许多家贫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这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生,对于并非具有特长和特殊技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就决定了他们迈入人生,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决定着他们的命运。这是造成他们心理压力过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