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1:11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 绿色大学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应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带来环境问题所提出的时代新课题,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任务。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出发,提出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思考与兴趣,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通过梳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教育相关内涵的论述,归纳总结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并阐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分析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首先通过问卷对安徽省部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情况开展调查。然后利用Excel、SPSS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体情况分析和特征因素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总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方面,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呈现出“高认同度、低认知度、践行力度不够”的特点;另一方面,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在观念上欠重视,在内容上欠丰富,在形式上欠创新,在实施上欠系统。究其成因,本文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四个角度展开分析。第四部分探讨加强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一是通过强化政府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法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作用以健全生态文明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二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并采取渗透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是将重点提升专业教师的教研水平与全面培养非专业教师责任感相结合来培育高素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五是从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加大绿色大学创建力度。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 绿色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导论13-22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5
  • 1.1.1 研究目的13
  • 1.1.2 研究意义13-15
  • 1.1.2.1 理论意义13-14
  • 1.1.2.2 现实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5-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9
  • 1.3 研究内容19-20
  • 1.4 研究方法20-21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21-22
  • 第二章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概述22-27
  • 2.1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22-26
  • 2.1.1 生态文明的内涵22-24
  • 2.1.2 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24-26
  • 2.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26-27
  • 第三章 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其成因27-49
  • 3.1 问卷设计27-29
  • 3.2 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29-43
  • 3.2.1 总体情况分析29-42
  • 3.2.1.1 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现状29-33
  • 3.2.1.2 大学生生态文明认同现状33-35
  • 3.2.1.3 大学生生态文明践行现状35-39
  • 3.2.1.4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39-42
  • 3.2.2 特征因素分析42-43
  • 3.2.2.1 专业的影响42-43
  • 3.2.2.2 学校性质的影响43
  • 3.3 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43-49
  • 3.3.1 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外部原因44-46
  • 3.3.1.1 社会环境因素44-45
  • 3.3.1.2 政府因素45-46
  • 3.3.2 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内部原因46-49
  • 3.3.2.1 学校因素46-47
  • 3.3.2.2 学生因素47-49
  • 第四章 加强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49-59
  • 4.1 健全生态文明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49-50
  • 4.1.1 强化政府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导作用49
  • 4.1.2 加强法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作用49-50
  • 4.2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50-52
  • 4.2.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50-51
  • 4.2.2 发挥渗透教育的补充剂作用与专题教育的强化剂作用51-52
  • 4.3 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52-54
  • 4.3.1 开展生态文明科学研究活动53
  • 4.3.2 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53-54
  • 4.4 培育高素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54-56
  • 4.4.1 重点提升专业教师的教研水平54-55
  • 4.4.2 全面培养非专业教师的责任感55-56
  • 4.5 在绿色大学创建中实现生态文明教育56-59
  • 4.5.1 绿色大学文化建设57
  • 4.5.2 绿色大学环境建设57-58
  • 4.5.3 绿色大学制度建设58-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件:关于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63-66
  •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林洁;;对学生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组织实施[J];科学教育;2002年02期

2 曹迎;;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绿色中国;2006年21期

3 刘经伟;;试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4 董嫱嫱;;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探析[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5 刘经纬;赵晓丹;;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模式与途径研究[J];教育探索;2006年12期

6 余志健;;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探索;2007年03期

7 刘娅莉;;论语文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刘芳;王军;;善待网络:网络生态文明教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9 苏健涵;;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J];开放潮;2008年01期

10 思言;;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陈新亮;;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刍议[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左本荣;周根余;;略论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和途径[A];《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园区·教育》 专家论坛(浙江杭州)论文选编[C];2013年

3 马光;;生态文明教育是教师的社会责任[A];《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园区·教育》 专家论坛(浙江杭州)论文选编[C];2013年

4 时少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途径探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5 孙婷;;在三江源实践活动中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6 黄承梁;;生态文明教育与现代大学的绿色教育使命[A];《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园区·教育》 专家论坛(浙江杭州)论文选编[C];2013年

7 龚乐年;;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从自己做起[A];《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园区·教育》 专家论坛(浙江杭州)论文选编[C];2013年

8 刘芳;;论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整合的实践[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9 孙雷;丁连泊;唐贺;;论高校社团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10 张楠;;浅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协同发展——以南海子麋鹿苑的环境建设为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5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珠海市拱北中学 周新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不我待[N];珠海特区报;2008年

2 北京林业大学团委 佟立成;让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要培养更多生态文明建设人才[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生态文明教育亟待制度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齐联;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启动[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韩旭;课堂成生态文明教育基地[N];中国花卉报;2009年

7 ;学校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向吟吟;“湘环学院”荣获“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N];衡阳日报;2010年

9 记者刘雯文;水磨沟景区被列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10 记者 张颖 通讯员 李斯;福建农林大获评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N];福建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岩;黑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崔保辉;黑龙江省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体均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吴春丽;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D];南华大学;2013年

4 王勇;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华凤;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文利;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7 李媛媛;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袁洋;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9 邓艳梅;“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马璐;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2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12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