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马工程”机制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青马工程”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作为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者培养的新模式、新平台,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培养一批新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够为正确把握新时期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保证,不仅可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同时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导向。本文主要是在党中央、团中央关于“青马工程”相关精神和指导意见指导的前提下,分析当前高校“青马工程”具体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长效机制构建与前景展望。本文的写作主要通过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当前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意义、现状进行了阐释,对当前高校“青马工程”的研究现状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第二部分对高校“青马工程”的概念进行解析,阐明了“青马工程”的培养原则、目标和途径;第三部分主要对高校“青马工程”提出背景和当代意义进行了分析,了解新时期高校推进“青马工程”的主要着力点;第四部分主要是从“青马工程”的历史发展脉络出发,分析当前高校“青马工程”具体实施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一部分着重分析了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长效机制构建,进而为高校青马工程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青马工程 马克思主义 实践 机制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3 对当前研究的评价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3.1 文献研究法14
- 1.3.2 实践调研法14-15
- 1.3.3 比较研究法15
- 1.4 创新与不足15-16
- 1.4.1 创新之处15
- 1.4.2 不足之处15-16
- 第2章“青马工程”的概念解析16-23
- 2.1“青马工程”的概念分析16
- 2.2“青马工程”的培养内容16-18
- 2.2.1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16-17
- 2.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17
- 2.2.3 中国传统文化17-18
- 2.3“青马工程”的培养原则18-19
- 2.3.1 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18
- 2.3.2 全面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18
- 2.3.3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8-19
- 2.3.4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19
- 2.4“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19-21
- 2.4.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20
- 2.4.2 大学生道德品格的提升20
- 2.4.3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20-21
- 2.4.4 终极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1
- 2.5“青马工程”的培养途径21-23
- 2.5.1 政治理论素养教育21
- 2.5.2 系统整体化的教育模式21-22
- 2.5.3 社会实践教育22-23
- 第3章“青马工程”提出的背景与意义23-27
- 3.1“青马工程”提出的历史与现实背景23-25
- 3.1.1 党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教育的重视23-24
- 3.1.2 大学生对马克思理论的认知现状24-25
- 3.2“青马工程”提出的当代意义25-27
- 3.2.1 有利于高校竞争力与国家人才战略建设25
- 3.2.2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25
- 3.2.3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5-26
- 3.2.4 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6-27
- 第4章 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27-34
- 4.1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历史阶段划分27-28
- 4.1.1 政策提出阶段27
- 4.1.2 试点运行阶段27-28
- 4.1.3 全面推进阶段28
- 4.2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取得的成效28-30
- 4.2.1 实施数量逐渐增多28-29
- 4.2.2 影响范围日益扩大29
- 4.2.3 培养内容与时俱进29-30
- 4.3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0-34
- 4.3.1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30-31
- 4.3.2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31-34
- 第5章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长效机制构建与前景展望34-41
- 5.1 构建理论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理论学习机制34-35
- 5.1.1 青年大学生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34
- 5.1.2 创新相关课程体系34-35
- 5.1.3 加强两课教师资源培养35
- 5.2 构建校内实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体参与机制35-36
- 5.2.1 实现主体参与的开放机制36
- 5.2.2 搭建主体参与的社会实践平台36
- 5.3 构建组织指导与氛围建设相结合的运行保障机制36-37
- 5.3.1 应该不断健全选拔机制37
- 5.3.2 完善培训机制37
- 5.3.3 建立激励机制37
- 5.4 构建在校培养与家庭塑造相结合的延伸培养机制37-38
- 5.4.1 构建在校培养机制38
- 5.4.2 强化家庭塑造38
- 5.5 构建考核考评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评估优化机制38-40
- 5.5.1 制定完善的评估考核标准39
- 5.5.2 科学合理地实施考评39
- 5.5.3 深入分析考评结果39-40
- 5.6 高校“青马工程”的前景与展望40-41
- 5.6.1“青马工程”与和谐社会建设40
- 5.6.2“青马工程”与“中国梦”的实现40-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作者简介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芳;张洁;;我国公务员自我激励机制构建的必要性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李进宏;;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机制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俞雅芬,孙伟良;提升智残学生学习动力的机制构建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05期
4 华燕敏;;新时期高校激励机制构建的思考和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吴淑游;;信息化视野下高校网络党建机制构建研究[J];福建电脑;2012年04期
6 姜雯;齐铭鑫;;论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3期
7 韦庆辛;;高校稳定预警机制构建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胡年珊;;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贫困大学生成材机制构建[J];未来与发展;2010年06期
9 晋洪涛;;“村官”专业大学生就业机制构建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10 王毅;;大学生村官科学培养机制构建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孟远;张宝林;孙海静;;改变管理机制构建和谐学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柳会祥;;浅议研究型大学科协的职能定位及体制机制构建[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3 揭友华;;农民合法、理性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构建浅探[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4 关保英;;新中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回顾与展望[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耿俪洳 湖区委报道组 张文术 通讯员 赵顺法;南湖:五大长效机制构建群众服务网[N];嘉兴日报;2013年
2 特约记者 李文华;麦盖提 推行“六民”机制构建和谐社区[N];喀什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苗丰俊;嘉峪关:六机制构建服务管理体系[N];甘肃法制报;2012年
4 陈建坤;三大机制构建平安校园[N];海南农垦报;2009年
5 记者 吕会生;健全四项机制 助力大学生“村官”成长[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6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培东;审判运行机制构建的重大示范意义[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周成全 左童;杏坪镇“三访”机制构建和谐农村[N];商洛日报;2009年
8 黄永礼;创新党建机制构建和谐社区[N];安徽日报;2006年
9 记者 卢志峰 通讯员 孙建华 王娟;河津创新六项机制构建平安家园[N];山西日报;2010年
10 山东财经大学 李培栋;打造沟通机制构建和谐检民关系[N];检察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琦;我国民意疏导机制构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妍;高校“青马工程”机制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李严敏;我国政府腐败预警机制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豪伦;我国预防腐败机制构建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菲;我国县级政府的回应机制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年
6 罗思;深圳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红;月球开发法律机制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焕;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构建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9 沈晓华;我国刑事司法回应民意的制度构建[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陈瑶;腐败现象解析及反腐败机制构建[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58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5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