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国十七年重点大学政策演变与启示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建国十七年重点大学政策演变与启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中国 建国十七年 重点大学政策 演变 启示
【摘要】:我国重点大学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试行重点大学政策以来,建设重点大学就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重点大学政策可以说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教育政策,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几十年来我国的重点大学政策在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建国十七年间的重点大学政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对重点大学政策特别是对建国十七年的重点大学政策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在全面把握相关历史的基础上,了解当时制定与实施重点大学政策的经验教训,并从中获得某些启示,从而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当前及今后的重点大学政策提供借鉴。本研究在高等教育分类理论和教育政策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新中国建国十七年间的重点大学政策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将建国十七年分成三个阶段,分别阐释各个阶段国家颁布的有关重点大学政策及其作用于重点大学的情况,即国家政策对重点大学的具体支持措施和要求。总结了各个阶段重点大学政策的特点、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建国十七年间的重点大学政策进行历史反思,并对未来重点大学政策的改革发展做出展望。本研究包括绪论和正文部分,绪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概念界定、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在介绍重点大学政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全面学习苏联时期(1949-1957)的重点大学政策。论述了国家颁布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等对重点大学建设在师资、基本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具体支持措施,进而分析总结了此阶段重点大学政策的特征、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紧紧围绕1958-1960年开展“教育大革命”的背景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思考分析中央针对建设重点大学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而分析总结了此阶段重点大学政策的特点、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结合1961-1966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梳理了教育大调整时期的重点大学政策,分析了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论述了重点大学政策的内容有哪些继承了前期的工作,又提出了哪些新的政策要求来改善前期出现的错误,同样总结了重点大学政策的特征、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结合新中国在建国十七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环境等发生的深刻全面的变化,对重点大学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历史反思,主要论述了重点大学政策的整体发展特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重点大学政策在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与政策评估方面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中国 建国十七年 重点大学政策 演变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26
- (一)问题的提出8-10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0-12
- (三)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12-14
- (四)文献综述14-22
-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22-24
- (六)研究的思路与方法24-25
-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25-26
- 一、全面学习苏联时期(1949-1957)的重点大学政策26-36
- (一)全面学习苏联时期重点大学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26-27
- (二)全面学习苏联时期重点大学政策的主要内容27-32
- (三)全面学习苏联时期重点大学政策的特点32-34
- (四)全面学习苏联时期重点大学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34-36
- 二、“教育大革命”时期(1958-1960)的重点大学政策36-48
- (一)“教育大革命”时期重点大学政策的背景与增加重点数量的原因36-37
- (二)“教育大革命”时期重点大学政策的主要内容37-42
- (三)“教育大革命”时期重点大学政策的特点42-44
- (四)“教育大革命”时期重点大学政策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44-48
- 三、教育大调整时期(1961-1966)的重点大学政策48-60
- (一)教育大调整时期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社会历史背景48-49
- (二)教育大调整时期重点大学政策的主要内容49-55
- (三)教育大调整时期重点大学政策的特点55-56
- (四)教育大调整时期重点大学政策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56-60
- 四、反思与展望60-70
- (一)对建国十七年重点大学政策发展的历史反思60-63
- (二)对未来完善重点大学政策的展望63-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8
- 附录78-82
- 致谢82-84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似阳;;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 张似阳;;大学科研职能演变历程浅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似阳;;试述大学科研职能演进历程[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彭江;;论大学科研的合作与开放[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5 黄勇;黄燕革;;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于潇;;试论大学科研的若干问题——基于三种理论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0年04期
7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服务经世致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11期
8 史月红;;对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再思考与认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03期
9 柴振荣;大学科研水准下降[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9期
10 ;以评促建 提高南京化工大学科研机构层次[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雪;张海洋;;郝时远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科研项目咨询会上的发言纪要[A];共识(2011秋刊06)[C];2011年
2 康小明;;政府对大学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钟灿涛;游文礼;邱建国;杨默函;张君;;大学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钟灿涛;;面向协同创新的大学知识产权管理[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泓冰;万钢:大学不谋求成为利益集团[N];人民日报;2007年
2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芹纳;求实求是探索大学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张新生;大学应与企业共同促科技创新[N];科技日报;2009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大学科研工作不能急于求成[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雪林邋实习生 李媛;大学没有私利,唯有责任和使命[N];文汇报;2007年
6 宁雷;大学科研的帮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林建华;大学科研间接成本应给予补偿[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朱幸福;大学的伟大力量在哪里[N];文汇报;2007年
9 记者 李秀萍;石河子大学科研事业高歌猛进[N];兵团日报(汉);2009年
10 记者吕莎 通讯员艾真;探索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新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炜;研究型大学科研校长胜任特征模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高晓清;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晓春;信任视野下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康乐;大学社会责任理念与履行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胡炳仙;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虹;控制与自治: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鸿沛;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对大学科研的支撑作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2 龚婵婵;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尚晓晓;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杨均;新中国建国十七年重点大学政策演变与启示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王金娇;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刘丽霞;基于治理理论的北京大学与牛津大学章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余可锋;我国大学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飞;知识流通、组织平台情境、知识创造:大学科研组织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胡凌玲;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张似阳;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发展对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55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755298.html